第一章 牙体牙髓
    第一节 根管治疗
    第二节 活髓保存
    第三节 树脂充填
    第四节 牙体非龋性硬组织疾病
第二章 修复
第三章 种植
第四章 牙周

本文记录一些临床及别人分享的病例。
本文首发于个人博客https://lisper517.top/index.php/archives/1170/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第一章 牙体牙髓

第一节 根管治疗

一、根管变异及其它

(一)MB2

1.


2.

这是其他医生的病例。


MB2与MB以红圈标示,二者挨的很近。


3.

这是其他医生的病例。

4.




MB2较大概率在红圈所示位置,但后来没有扩。该病人来回折腾的比较久,也是很早期的病例,感觉还有提升的地方。每次就诊探及根管时以及封药后患者总是痛,测不了WL,各次就诊后依次封了:①CP棉球+暂封。②碘仿CP棉球开放,因为上暂封后痛,以为是CP压力太大。③慢失+暂封3w,正常不应该封这么久,一开始也痛,慢慢不痛。患牙松II°,颊腭侧吸收较多(切开引流时刀刃能碰到腭根,还能带着牙动)。下次遇到封药痛的患者,可以试试丁香油+快失。

该患者的病因也不是很明显,没有龋,没有明显隐裂,患牙浮出但是可能是根尖周炎导致的,颊腭侧深袋可能是根纵裂,但是始终没有明确诊断。患者选择先RCT尝试保留。

5.

右上和左下图的C6是笔者操作;左上和右下的B7则是其他医生。

6.

一开始探根管是笔者操作,后续的根管预备、充填是其他医生。

红圈处为还未预备的MB2。这个病例,不应该在未完全去腐时就疏通根管,容易将碎屑+细菌带入。细菌从附着态转变为游离态后可能会大量繁殖。美学充填的第1个病例,该患者未成年,A2巨大穿髓孔,充填后征询家长的意见是否RCT,结果第二天唇侧黏膜、嘴唇就肿了(这种可以氯己定冲)。

7.


红圈处为MB2,严重钙化(2016年做过塑化,还封了碘仿等,做了烤瓷),0602K锉可进入约3mm,可将K锉卡住立起来,但最终未能疏通。非要疏通的话,可以直接上SX,或者长颈球钻慢慢去,X片辅助多次确认,大多数根管上段钙化最严重(按笔者的理解,根髓多向根尖,即血供方向逃逸;如果根尖先堵死,根髓只能从其它根管获得血供,容易血供不足)。但是强行扩容易侧穿、分离。笔者第1次、第5次器械分离都是因为强行扩MB2。

根充是其他医生操作的,据他说,根充后最好的状态就是糊剂稍微超出一点点呈云雾状(笔者猜测仅限于生物陶瓷类的糊剂,单尖法。如果AH PLUS这种环氧树脂类的可能还是不宜超出根尖孔),在微博上看到发的病例,都需要螺旋输送器来达到这样的根充效果。他的方法则是用牙胶尖抽插根管,对根管内的糊剂加压,这样根尖可能充入空气,但是也会慢慢溶解在血液中。笔者也尝试这样操作,关键在于主尖一定不能超,多修剪一点都可以,然后利用主尖对糊剂加压(糊剂不能用凝固太快的),充满根尖几毫米。

8.

该患者B7远腭缺损。正常的流程应该是做好去腐充填、堆甲壁等准备工作后再根管,但是对一些穿髓的病人,树脂可能把根管堵住,必须开髓并将根管先占住。对于该名病人,笔者的做法是第一次来就预备好髓室,尽可能找到并用K锉初步疏通所有根管,CP棉球开放引流3d(孙宇的建议,尽量不开放,必须开放的话只开放1天。下次应该用2%氯己定等刺激性弱的封药,并且1d复诊)。第二次补+根管预备。
笔者感觉上7一般视野、入路最受限。该患者B7比B6高了约2mm,但也并不能在口镜下操作,需要一定的手感。笔者常用的流程是球钻开髓(开髓钻比较随便,用小一点的球钻可获得明显的落空感),多视角确认开髓方向,时不时把车针放到唇舌面比较长度,是否到釉牙骨质界(通常平髓室底),确认到髓室后用直径1mm以内的球钻揭顶,最后用长车针平整四周的髓室壁。

在第一次预备髓室时,有意识地在MB2大概的地方多磨了一些。第二次就诊时没有进一步预备,就发现了疑似MB2。

远中邻面还算勉强贴合,但是远腭轴角处虽然排了龈(B78的腭侧龈缘排龈,排龈线没有放到B7远中),却还是没有顺着外形。当时应该在B7腭侧把牙胶尖往冠方拨一下。

其实第二次就诊过程中并没有发现,后来在电脑上放大才看到类似剪下来的指甲片状的MB2,所以说拍照一定要足够近。远中、颊侧还是有牙本质肩,应该再去一下。

在第三次就诊中尝试疏通MB2,但是花了大约20min,使用了如下方法:①K锉试探。②无水超声扩大根管口。③球钻开口。始终无法疏通,最终放弃。其实也并不是很确定有无MB2,第三次就诊拍的图片都看不到。



这是第三次就诊最后,纸尖干燥后准备上氢氧化钙前,也没有看到。

(二)C形根

1.

正常来说,近中两个根管口大概在红圈所示部位附近。揭顶时将髓室顶完整取出,所以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十分钙化、缩窄的C形根。

从C形根的两末端插针,证实没有其它的根管。


按远中、近颊、近舌3个位点进行预备,并尝试拉通,但只拉通了远中与近颊。


试尖时只有近舌到位,根充时重新插到位。

从X片看,髓室近中去的太多,因为试图寻找近中根管。远中的充填也有台阶,不过这个倒不一定,可能是X片角度的问题。X片上D7的2个舌侧尖在冠中部(认为这两个是舌侧尖而非近远颊尖,是因为D67邻面的釉质没有互相重叠,这说明投照角度与D67间触点方向重合;而D6可以比较明显看到是两个舌侧尖在冠中部。另外D7轴向比D6更偏舌侧,所以影像舌侧两尖更偏龈方),所以投照角度应该太偏根方了。

实际上D7根方能隐约看到与远中根面连续的白影,结合D6远中的低密度影,这可能是一种类似burnout征象的表现。burnout征象是常见的X片伪影,出现的原因是投照偏近中或远中,出现在釉牙骨质界处,此处的冠方有釉质,根方有牙槽嵴,所以burnout征象处的显影量最少。如果临床检查D6远中没有龋坏,就可以确定。至于触点处的渐弱影,则应是与D8的釉质重影,可以顺势划出D8的边界。本片中出现burnout征象可能和曝光时间、投照角度有关,还在探索新X片机。

其它的burnout征象:


从根充的结果来看,近舌是独立的根管,只有远中、近颊是连通的。均预备到2504,根充使用了3根2504与1根1504,单尖法+较多CRoot-SP。正常来说应该根尖3-5mm冷侧压(副尖用02),中上段连续波充填,参考 根管治疗-喻刚通向根管之路(如何进行根管治疗)-孙宇

(三)1-2型根管

1.

60y男性,C6远中缺损后行根管治疗。术前CT的几个截面如下,近远中向剖面,可以看到近中根管影像在中上段1/3交界处(根中段1/3与根上段1/3,二者的交界处)突然消失,这就已经提示可能是1-2型根管:

水平方向,根上段、根中段的影像分别如下:


三向图如下,可以看到近中为扁根,近中2根管在同一个牙根里,但是二者分开的比较清楚:

第一次就诊
斯康杜尼局麻,开髓后见近远中各一出血点,探锉疼痛,封Antipulp慢失。

第二次就诊
根管预备。根据K锉手柄偏向颊舌侧来判断MB或ML根管。探入比较顺利,机扩扩锉时有意分别往颊舌侧偏,也比较顺利。

第一次就诊开髓时没有仔细看CT、直接上手操作,以为舌侧可能遗漏根管,磨太多了;颊侧的髓室顶则没有揭全。

第三次就诊
根充,也比较顺利。

为了避免出现黏膜损伤,这次先堆甲壁,并且使用2%氯己定冲洗。

邻面使用了金属成形片+3根3006牙胶尖+生料,确实补的比较贴合C7外形,但出现邻面间隙。该患牙一开始的病因就是C78之间塞牙,到地摊补牙。如果非要补牙来解决塞牙,需要把成形片合方往邻牙推,并用成形片夹固定成形片的颊舌侧翼,只从根方固定成形片是不够的。

从颊侧观察如下图所示,如果只在根方固定成形片,常常导致邻面间隙;如果只在冠方固定成形片,又可能导致洞形龈壁与成形片之间出现小的三角形间隙,该间隙内的树脂很容易与其余部分树脂分离,导致后续该处微小的楔状缺损。所以一般来说需要上成形片夹固定成形片的合方,同时在成形片的根方填塞很多楔子、牙胶尖、生料等,以使其紧贴龈壁。另一个简易的方法是补完龈方后,在补中上部分的洞形时将成形片往远中推,这样使得三角形间隙出现在洞形的中上部分,并且三角形间隙下面盖的还是树脂,实际上没有三角形间隙,缺点则是两处树脂结合处可能有稍微不平滑,甚至树脂流动性太差而出现缺隙,所以应该用流动性好的F10等。

简单比较一下几种成形片:①单纯金属成形片,只能在根方固定,可能有邻面间隙,最好在补中上段时手动将成形片往邻牙推。②双成形片,圈形成形片/6孔成形片等,内加普通金属成形片,一种比较简易的方法,不需要在根方额外用楔子等固定,缺点是一定有邻面间隙,只是多与少的问题;可以用来补颊舌侧到龈下的缺损。③成形片夹系统,可在根方与冠方都有较好的贴合性,另外一个优点是成形片夹会将两牙稍微分开一点,取下夹后两牙回弹、邻面间隙恢复正常,但是需要配合相应厚度的成形片,不宜混用(这也可能只是厂商为了买配套产品的一面之词,毕竟牙齿的动度和年龄、牙位、牙周状况等都有关系);另外就是成形片夹需要有邻牙支持,比如补34之间,就不好固定。④塑料成形片,比如透明的聚酯成形片,无法用楔子固定、因为其受力易折(常需要用手固定),在牙体缺损小的情况下也可以关闭邻面间隙(但是缺损太小、间隙太紧时又放不下去,需要用木楔撑开或者把颊舌洞壁再多磨一些),但是邻面大洞时常常留较大间隙,需要手动往邻牙推,另外的优点是不痛(对于儿牙来说),不需要在取下成形片后从颊舌侧补照,成人前牙邻面洞很常用,即III、IV类洞。

是否要在洞缘备斜面,也有同样的考量,备斜面是为了去除无基釉,即增加洞缘处的牙体强度。在牙体牙髓教材上没有明着讲,但是总结其各个洞形的处理,只在颈1/3左右高度的洞缘才备出45°、宽0.25~0.5mm的斜面,需要额外固位的话,可适当增宽斜面;如果合面洞,且洞壁平行于牙长轴,这时已经自然形成了斜面、不需要额外预备了;还要注意有没有釉质,比如很靠近釉牙骨质界的龈缘,釉质不多,也不预备斜面。不恰当的斜面,会在洞缘形成三角形间隙,该处树脂容易崩脱。笔者在洞形的龈阶一般不备斜面,也是这个原因。
下图为B3楔缺充填1y9m后树脂崩脱,上图为1年前刚补好时(可能是3MZ350膏体树脂),下图为重新用流体树脂充填(3MZ350流体)。

以上是从牙体、树脂,二者的强度方面考虑;第二点考量是尽量保留牙体;第三点则是从美观的角度,更长的斜面可使颜色过渡更加自然,这更多用在前牙美学充填。总的来说,楔缺还是应该备出斜面,因为:①其合方洞缘多在颈1/3高度,需要去除无基釉。②颜色过渡更加自然、美观。③其即使崩脱也比较好重新补。

以笔者的实践来说,第一步先把龋坏尽量去净,然后:①对于颈1/3高度的洞缘,备出斜面,主要是楔缺合方洞缘。②对于合面洞,用鱼雷车针将洞壁稍微扫的平行于牙长轴,但也不要过度去除健康牙体。③对于邻面洞,把颊舌壁也稍微扫的平行于牙长轴,龈壁则稍微扫的平行于合平面,不备斜面,以防伤到邻牙。④最后用矽离子将各处洞缘稍微抛光一下,这一步不是为了备斜面,而是使洞缘形成光滑连续的曲线而非折线,避免出现局部应力点。

回到刚才的病例,其根充效果如下:






在根备前,近中是1-2形根管,根备后则分的比较清楚。总的来说是一个比较简单、顺利的1-2型根管。其实X片比CT更真实,因为CT可以选出比较好看的截面。

总结
①在CT上或者X片上,根管突然模糊不清,多半是1-2型根管。

(四)根管钙化

1.

B4腭尖缺失,B5合面隐裂,决定做根管治疗。术前片上B45与B3对比,可见明显钙化。

按照正常位置开髓,注意轴向,多次确认是否到釉牙本质界。肉眼下可以看到髓室底一条细白线,但是K锉无法探入。下图中,左下为B4,白线比较明显;右下为B5,没拍好,有很多牙本质碎屑。

B4腭尖缺损,腭侧的腐质还没有去完,其实应该去完腐质再探根管。


扩到如上两图状态时,拍摄X片,见下图。可以看到B4开髓偏近中了,根管几乎在远中髓室壁上,而且中间还有高密度影像;B5开的正,但是也有高密度影。还需要进一步开髓。喻刚曾经提到过,对于严重钙化的根管,一边开髓一边拍X片,称X片导航技术。


开髓到这一步后,笔者就交给了另外的有放大镜的医生继续操作。笔者已经使用的开髓手段包括:①TR13等长直车针。②无水超声振荡,用的牙椅头+啄木鸟。③K锉与SX,K锉始终无法探入,想用SX强扩也失败了。

在放大镜下,疏通了B4颊根与B5腭根。该医生使用了:①无水超声。②小球钻。

最终也没有找到另外2个根管,只对已有的根管进行了根充。

2.

74y男性,D6行根管。
第一次就诊
局麻下开髓、扩锉,MB、D比较通畅,根测仪测长分别为19.5(近颊洞缘)、19(远中洞缘)mm。下图中,右上图见MB、ML出血点,左下图见3个髓室角(此时尚未揭全顶。不过一般髓室角和根管口在轴向上不会差太远,尤其是下磨牙这种髓室顶底相距1mm甚至以下的)。

ML则无法疏通,虽然根管口很明显,但笔者当时甚至无法进入根管内,橡皮片记录大约只进入了10mm左右。先根备另外2根管到2504,使用Protaper Universal(PTU,不锈钢,很硬),途中紫色环的S1尚未使用就发现螺纹变形,所以实际上是跳过了1004这一号,转而K锉手动扩到了黄色2002,然后继续S2及后续机扩。

扩锉完MB、D后,笔者用P5超声沿ML根管打入约2mm,将K锉插入ML还是只能进入约10mm,遂用棉球塞到髓室固定K锉,拍片检查。


这张图可以看出:
(1)K锉进入确实很浅,但该X片对解决问题唯一的帮助可能是确认没有插到副根管。
(2)根分叉暗影,提示这颗牙预后或许不佳,需要注意牙周。但是患牙并不松动,值得修复。
(3)远中暗影,此处或许是病因。实际上D7是根管治疗后咬裂,颊侧1/2牙冠缺损至龈下,D6的病因是长年塞牙导致龋坏。
笔者又拍了张CT,结果拍时因为要咬引导板,把K锉咬得弹出来了,也无甚用处。以下是CT的几个截面(MB、D已扩锉)。下图为MB的近远中剖面,在患牙合面近中上方,还能看到K锉影像:

ML:

D:

最后三张截图分别是根管口水平、根中段、根下段。


另外一位医生用21mm的1002K锉稍微找了2min就进入了ML根管(过程中患者频繁感到疼痛,尽管一开始打了斯康杜尼),将K锉留在口内让笔者继续操作,并称需要贴着ML的颊侧壁进入。笔者稍微提拉扩锉了几下,拔出测长16mm,但是自己操作又始终无法进入ML,尝试10min后只得将已扩锉的根管封氢氧化钙,ML根管口封慢失。

第二次就诊
笔者独立操作,去暂封后1002K锉探,这次全程都很轻松进入ML(让我怀疑上次ML为何难以进入),1002K锉未达根尖(过程中患者偶有疼痛),测长最大17.5(舌侧洞缘)mm,离MB的19.5还是有一定距离。然后用SX扩到15mm、解除一下中上段阻力,再次1002K锉,还是一样的结果。然后用S1,向下稍加压后突然有向下引导感,扩到约19mm(用的是一套21mm长的PTU)后重测ML长为19.5mm,后续依次扩锉。

第三次就诊
根管预备7天后根充。


三根管均使用2504主尖,进入长度均为18mm,近中2根管的主尖取出后尖端3mm略压皱。上图试尖片中疑似近中某一根管超出,考虑MB一般比ML更长(该患者CT上也确实如此),应该是MB超出。但这其实比较奇怪,MB、ML的WL都是19,主尖也只进到18mm,按理来说不可能超出,可能底片太花了看不清(仔细看,隐约能看到疑似超出的主尖,其根方好像还有牙周膜影)。总之为了保险起见,近中2主尖都修剪至16mm,然后用大量糊剂充根尖。

上图为MB修剪至16mm后单独拍片。最后根充效果如下图:

根管口显暗影,这可能是因为笔者封闭根管口使用了Dentto Dam,充填髓室使用登泰克高稠流体。Dentto Dam可能没有阻射性。

这个病例说明:
①疏通钙化根管的过程中患者频繁疼痛(有时局麻后也痛),这是好兆头。但是也要注意区分侧穿,应该是频繁轻痛而非突破某处后持续剧痛。
②髓室内的牙本质肩是否应该去除?去除的话,根管可消毒更干净、根充更严密;不去除的话,保留更多牙体,后期做全冠时有更厚的牙本质肩领。但总的来说对于影响根管治疗的牙本质肩都应该去掉。

该患牙近中的牙本质肩没去干净,可能与第一次就诊时无法进入ML有因果关系,理应去掉。当时笔者是开髓后用鱼雷扫了一圈髓室壁,特别多磨了一点这里,但磨了2mm左右不见去除(后续还用球钻磨了ML根管口及周围,上图也可看到ML根管口外侧髓室壁磨除较多),不敢继续磨了。这里是否为牙本质肩其实也有待商榷,可能只是两根管汇合的地方有些裂口。
③遇到钙化根管,可以先解除中上段阻力,比如P5超声,先上SX。
④实在无法扩通,可换个医生或下次再来,或许只是今天运气不佳。

(五)牛牙症

1.

C7颊侧只有一个根管口。远中是C8缝线,线上缠了些软垢。



拍片见该牙为牛牙症。

第二次就诊时根备,根管预备完以后发现上面是髓室顶。MB和ML还连通,有些C形根。这个病人没有拍CT,从手感和后续的小牙片看,笔者猜测并没有单独的ML,而是MB和ML完全连通,从根尖到上段呈喇叭状。


第三次就诊时根充,颊侧两根管用了2个2506主尖,另外加了3个1504辅尖根充,用了较多CRoot SP糊剂。

首次试尖用了3根2506,颊侧的2根还行,舌侧的1根无法确定是否有单独根尖孔。由于在肉眼下操作,基本是摸黑进行治疗,所以笔者使用大量SP来尽量封闭ML,自称为湿法根充。

打好糊剂、放好5根牙胶尖后不太放心,拍了一张。

最后根充的效果,MB相比首次试尖时好像不是很到位,也可能是曝光调太高了(但是曝光量并没有调。笔者发现如果底片放的离牙齿太远,就容易出现很多黑色透射影,比如手指按在底片最底部的位置。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,需要把手指按在底片中部,或者从合面按)。

这个病例,全程是在肉眼下进行操作的。可以说运气比较好,笔者开髓时一般比照患牙颊侧釉牙骨质界来确定髓室底,误把髓室顶认成髓室底,但是髓室顶确实对根管预备起到了指导作用。患者拒绝做全冠,还需要进一步观察。这个病例的不足之处是根管可能欠填;并且远中的树脂与洞形的龈壁之间黑影,可能充填不紧密(这其实比较奇怪,因为笔者一般第一层0.5mm用F10,这个病例还用探针四处捣了一下,后续其余层用F00。就算偶有空隙,也不太可能龈壁这么大的黑影。最大的可能性是笔者去腐比较保守,一些轻微脱矿的牙本质在X片显示为黑影;或者X光在经过树脂与牙体交界处由于折光率差异而发生了偏折,导致局部X光增多、呈现黑影)。

(六)其它

1.D3颊舌双根

D3楔缺穿髓,进行RCT。过程中有一些奇怪之处:
(1)根备开始时用K锉疏通,根管比较粗大,可以感觉到阻力来自根尖,根尖卡紧时K锉手柄可以偏向近、远、唇、舌4个方向,当时以为是根尖分叉,按手柄偏唇为主进行根备。以下依次是手柄偏近、远、唇、舌时的状态(大概率都是舌侧根):




(2)每次复诊时,只要用器械探到根尖,根尖总是有血液流出。从手感和出血位置来看也不是侧穿,当时以为是破坏了根尖分叉、导致根尖孔扩大。现在回想,也不是很确定为什么出血。最大的可能性,就是探到的根管确实为根尖分叉。
(3)拍小牙片,D3牙根有重影,当时以为是拍的时候手抖,但是邻牙又没有重影。在根充前,想到有可能是双根,插入K锉,在手柄偏近中的位置拍牙片,见锉就在预备好的根管里,于是当时就进行了根充(下图为试主尖),偷懒没有拍手柄偏其它位置的牙片。从投照角度考虑,下图中试尖的牙根更长,应该是舌根。

术前已经拍了CT、全景,但是因为一些原因,在术后才看到,发现下3是完全分开的唇舌双根。
(单击右键-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,可放大)



这种概率是很低的,在万分之一数量级。

二、器械分离

(一)2023-9-7

(1)B6,第二次就诊根备时,MB2扩至F1(PTU gold)时分离。
(2)原因,第一次就诊时未能找准MB2,第二次就诊WL进入10mm无法再进,很可能只是通过机扩的引导头前进,人造根管。使用F1对根管加力时分离。
(3)初步判断,难度不大,原因有:
①扩时有向周围一圈加力、试图扩大MB2根管口,因此断针与根管壁之间卡的不紧。
②该根管扩时难以继续前进,器械向根方活动空间有限,不会出根尖孔。
③与其它机扩比对,判断分离约5mm(取出后见只有3mm),根管口能看见断面,说明器械不深,视野清晰。
④即使无法取出问题也不大,因为术前CT见该病例MB、MB2为2-1型根管,只要从MB把根尖孔封闭,预后也良好。
(4)治疗过程,由于治疗风险不大,尝试了一些想法。先后有:
①尖头细镊直接夹出,发现还是比根管口粗多了。
②用0602K锉,从旁路插到底,拉出时往断锉方向靠试图带出,结果器械似乎更深了,但仍能看到。
③P5超声,进入后逆时针转圈,约3min后流出,未看到流出过程,注意到时分离器械已在翼下颌皱襞上。
取出过程共计约10min。如果仍未取出,打算尝试使用粘棒/树脂粘出,以及超声扩大旁路+荡洗。
(5)后续,Vitapex充填MB2。笔者第一次器械分离,全程自己一个人操作,甚至没有护士,却10min之内就肉眼下取出了分离器械,导致了后面对器械分离掉以轻心。这次取出其实有很多偶然因素。
(6)总结:
①做根管时出现任何问题,先拍CT或者X片。本次未能及时留下影像资料比较可惜。
②上段分离首选旁路荡洗。
③下机扩前看清根管口,先测到WL、并疏通到15号,不要用力压机扩。



(7)其它:
如果X片上看到根充物刚好到解剖根尖,大概率是超填。该患者P根超填。


X片的投照角度约为黑色箭头所示。

DB、MB尚可。

(二)2023-9-24

(1)A7,第二次根备时,DB扩至F1(PTU gold)时分离;另外P5振荡时荡洗针也分离。
(2)原因,没有坚持让患者张口,导致机扩太偏近中、角度过大;P5可能是相同的原因。
(3)初步判断,难度中等,可以看到断面,但是DB钙化较细、之前也扩的不充分。
(4)治疗过程,超声+细镊交替使用:
①超声,使用P5在DB周围振荡,调到20时在DB远中荡洗,1s左右就进入了5mm,有少量血冒出,侧穿;调到14在DB颊侧也是进入过深。去到最后,可以确认从近远中能拨弄到分离的F1。
在近中荡洗时,可能因为弯曲角度,或者是紧贴着F1(为免侧穿),导致P5也断了,还好断端在根管外。
②细镊,细胞夹(黑头夹),尺寸可以夹住F1,但是无法判断是否夹到。即使夹到了也无法夹紧。
(5)后续,未能取出。SP修补侧穿,热牙胶充填。
(6)总结:
①一定要让患者张口,张口度也是评价根管难度的重要指标。结果2024-3-10的另一个病人,也是A7,因为张口度的问题分离。如果患者张不开,可以休息或者下次再做,实在张口受限的就只用手用锉。
②P5功率,取针应12-14,最大的20可以轻易洞穿牙体。
③影像是很有必要的,从影像上看断端还完全嵌在根里,口镜下却看到断端2mm已暴露,用夹子能挑到却夹不住,手感、肉眼不准确。

(三)2024-3-10

A7(常州益锐UDG M3),也是开口度的原因。RCT诊间牙冠纵裂拔除,体外用0602K锉尝试旁路很轻松。但是临床上想旁路通过,后续用机扩碰到分离器械是否会断?是不是只能用手用锉?

(四)2024-5-28

(1)D6(常州益锐UDG M3),DL扩至SX断裂。
(2)原因,
①K锉探得DL中上段约40°弯曲(未疏通到底),从近中向远中看该牙颊舌剖面,类似4字形,DB是4的一竖(该DB确实很直),DL成140°向颊侧弯曲。弯曲的判断是因为两次用尖端3mm弯45°的K锉疏通,两次取出来后K锉都呈现140°向颊侧弯曲,根管实际弯曲的角度很可能比K锉更大。
②我已看到SX解螺旋(尖端的螺旋距大于尾部),但也不是很肯定,还是抱着侥幸心理用了。
器械分离前:

器械分离后(红圈处,不是很清楚,断面有点发灰):


分离前后对比:

(3)初步判断,取针难度中等,尖端3mm断(WL为15,取出后剩12),由于根管弯曲、断针进入不深,可以看到,但不是很明显(断面发灰,而且视线难以直线观察)。
(4)治疗过程交给了有放大镜的医生,超声逆时针旋转取出。这里用的是牙椅自带的洁牙口+啄木鸟的洁牙机,大功率无水震荡,配合手持式根管荡洗针(功率较低,对牙本质切削弱)+1%次氯酸钠冲洗,但是没有将其它根管口堵住。成功取出后,使用UDG的CM(记忆合金)锉预备DL弯曲以上的根管,结果又是SX断裂(用的是一套做过5个根管的旧锉),这次无法看到断针了,尝试了一会儿后,怕侧穿,没有继续操作。
左上为取出断针时;右上、左下为尝试取出CM未果后,看不到断面且已经去除了较多牙本质。

在未取出的情况下进行了根充,其余3根管用单尖+CRoot SP,DL只用CRoot SP,长期随诊。


根充后还是可以看到DL里的分离器械:

(5)总结:
①先K锉疏通到底。对于极度弯曲的根管,SX最多到弯曲以上,而应该用K锉预备根尖(为了放止机扩形成台阶,SX应该备到弯曲处-2mm,然后K锉备中下段),如果牙胶尖始终到不了WL则可用Vitapex等根充。
②看到或者怀疑锉变形就不应该再用,换锉好过断针。
③取断针时,特别是下颌牙,应该用特氟龙等堵住其它根管口。
④对已有器械分离的根管再行预备,最好用一套新机扩。

(五)2024-7-27

和笔者第一次分离很像,但有不同之处。
(1)A6,第二次就诊根备时,MB2扩至SX(常州益锐UDG M3 Pro)时分离。扭矩大概是2.5N·cm,转速大概是300r/min。


这是第一次就诊开髓的影像,开髓是另外的医生操作。其MB、MB2在髓室底的地图上都比较清楚。
(2)原因,MB2能把K锉卡住立起来,但是K锉扩不下去,试图强行用SX引导头前进。中途取出来看过1次,没有明显的螺纹变形,又前进约4mm后断裂(感觉应该经常取出来看,1mm看一次。更好的做法是别扩)。

右上图为笔者用0602K锉在MB2中卡住(黑色线为K锉),发现MB2稍微有些偏离髓室底地图(红圈内)。


其DB无法疏通到底,拍片时顺便检查一下分离器械。

(3)初步判断,难度较大,原因有:
①看不到断面。根据分离前后长度变化,判断分离约1mm,进入深度为10+1mm,在根管中段。
②该根管扩时没有笔者第一次分离时那种探到圆底的感觉,而是卡的较紧。
③无法取出的话问题应该不大,因为钙化很严重。
(4)治疗过程:
①用0602K锉探,没有旁路。
②用手持根管超声荡洗针,没有效果。笔者估计其功率大概相当于P5的5左右。
(5)总结:
①对于这种严重钙化的,不要强行机扩,强行扩的话也要经常看,比如前进1mm看1次。
②首选手用机扩针慢慢扩,没有工具就别扩。像MB2的第(7)个病人,笔者就没有扩。
③戒骄戒躁。这次是做了几个月简单根管后有些飘了,没有合适的工具就不应该做高难度操作。

1周后复诊,进行了根充。MB2用CRoot SP,其它根管用单尖+SP。小牙片上还能看到分离器械。


后续:
做全冠后6周,患者诉晚上吃煮软的豆子时右上牙硌了一下,然后自发痛强烈、冷水痛,服止痛药后缓解,第二天来就诊时无明显自发痛、咬合痛。
A6检查,全冠无松动脱落,牙体无明显松动,BOP(+),近远颊腭侧邻间隙见中等量软垢,轻探龈沟见线形出血充满龈沟(出血指数3),叩诊(+),未行咬诊。拍片无明显异常:

与根充时影像对比:

和根充时的牙片曝光量不同,但笔者认为可以看出以下几点:
①近颊根的近中疑似根管影像扩大,可能提示近颊根纵折,但是根充完成时也是这样下段扩大的影像,恐怕不能下定论。另一个支持根折的疑似证据是近颊根管近中壁的白色影像,这可能是糊剂粘在根管壁上,纵折后近颊根近中的残片向近中移动,导致的显影(但也极有可能是背面圆片的显影)。暂时不能确诊根折。
②MB2的分离器械仍存。
③腭根尖超充的CRoot-SP消失了。但也可能是本次曝光量过大,正常来说SP不会吸收。

A5牙周膜间隙增宽,但是对比根充时无明显变化。合面沟较深,但是探诊(-)、无劈裂,叩诊(±),无明显松动,还是考虑A6的问题。
最后进行了降合,调至ICO无咬合印迹,暂观。笔者认为这颗牙多半是根折。

三、根充效果

(一)根充效果-1

57y女性,2年前治疗过左下后牙,现长脓包,无疼痛。


可以看到D5的牙周膜间隙有些增宽,D5远中全冠下方的牙体有暗影,可能是塞牙导致的。

D6根尖周、根分叉暗影,髓室内高密度充填物,可能是做了干髓术。值得一提的是D6的近中根有些不太规则,笔者直到这颗牙拔下来后才发现这里是牙根有些吸收,之前的治疗一直没有注意。

D7根管内充填影,大概率欠填,但是根尖周暂时没有明显的暗影;远中根内螺纹桩,正常来说桩直径占牙根1/3,至少等于临床冠长度,并且骨内桩长度占骨内根长度的1/2(不知道这种一侧有骨一侧骨吸收的以哪边为准),根尖留3-5mm根充材料,笔者不太会打桩,私以为这个桩稍微细了,短了一点。D7全冠下方的牙体也是有暗影。另外D7远中根中1/3出现一个折角,影像看或许是根折,拔下来后发现这里没有什么异常,D7远中牙根折角与牙槽骨吸收的形状很匹配,猜测是以前D8顶的。


拆冠过程中,D6颊侧窦道,D7牙冠与预备形之间明显有间隙。


拆冠后,D67远中的充填物都松动脱落了,D6合面中心开髓孔,少量脓性白色液体涌出、闻到碘仿气味、有黄色颗粒。这两颗牙并不太松,D6松I°,但是松动范围大概只有0.5mm;D7无明显松动。

D7见金属螺纹桩,桩暂时不松动。但是桩舌侧探针探及高低差,怀疑冠折,暂观察。

D6去净腐质后根管预备,排龈、做甲壁。预备时按根测仪长度减去0.5mm,MB、ML镍钛器械(机扩)扩至2506,D扩至3504,1%次氯酸钠冲洗+超声荡洗,上氢氧化钙。上图的右下图为从远中颊侧观察甲壁。

1周后复诊根充。

试尖,上图为30的主尖。


最后MB、ML用4006主尖,D用4504主尖,国产CRoot SP糊剂,单尖法根充。D6的近中根有些糊剂向上溢出,这提示该牙很可能牙周-牙髓联合病变。但是笔者只注意到了牙体牙髓,没有关注牙周,也一直没有探牙周袋。

另外两个问题是该牙牙冠近中的2个气泡,分别提示预备形的近中龋坏,以及髓室树脂可能有气泡,笔者根充后也都未关注到。对于髓室树脂充填时的气泡,笔者认为气泡如果在树脂与牙体交界,可能影响冠方密闭性(如果在髓室底与树脂之间,肯定影响;如果离髓室底较远,或许不一定);如果完全在树脂内,可能不影响封闭性、且对牙体强度有增强的作用,像实心砖与空心砖,或者桥梁中的拱形结构,但是并没有找文献支持。

根充后几天复查,D4处颊系带,左侧咬线,有些溃疡。把D7远中调磨光滑。

根充后、直到拔牙前,都是其它医生进行的操作,也就是说笔者的操作内容是对D6进行了根管治疗,对D67拔牙。

根充10天后复查,另一位医生从D6颊侧窦道口插入约10mm诊断丝,并拍摄小牙片见窦道通向D6根尖区。D6颊侧探及深袋,D56一起进行龈下刮治;颊侧窦道进行NS冲洗,并打入一些Vitapex糊剂。D7的远中进行了树脂充填。可惜这次就诊的影像遗失了。



根充后21天,龈下刮治后11天,对D67进行全景、CT影像检查。另一位医生认为无法保留,需要拔除。笔者倒认为其实可以多观察一段时间,毕竟患牙并不是非常松动,牙龈也未明显退缩。

根充后22天,另一位医生休息,由笔者操刀拔牙。颊舌侧骨膜上、龈乳头、牙周膜麻醉,牙钳拔除,搔刮,放明胶海绵+碘仿+碘甘油(笔者认为放明胶海绵+碘仿就够了,放碘甘油虽然止痛但延缓伤口愈合,见 微创拔牙-周宏志 ),连续锁边缝合1针。D6近中根尖不规则。另外,D6近中根尖搔刮出白色云丝状物质,应该是溢出根尖的CRoot SP。

图为咬纱球止血半小时后拍摄,无根尖残留。

总之,介绍了这颗牙的前因后果,铺垫了这么多,最后来肉眼看一下之前的树脂充填和根充的效果:



树脂充填看起来还行。笔者自认为根尖孔都是CRoot SP、也没有牙胶(因为泡在5%次氯酸钠的原因、SP有些掉落),根尖孔的根充效果算可以接受,近远中根面上也能隐约看到根充的白色SP。笔者都用单尖法、暂时没有用连续波根充,所以肯定用生物陶瓷类材料。目前总结的经验是主尖的尖端直径可以再修剪到比最终号机扩大1-3号,甚至大4号以上也行(尤其是扁根),但是SP要多打,最好像氢氧化钙一样从根管里冒出来、之后边退边打(打的过程中控制推SP的阻力不要太大),最终使整个根管内充满SP,然后再用主尖来回抽插、使SP稍微超出根尖孔。如果AH PLUS这种环氧树脂类的根充糊剂恐怕就不能超出根尖孔。

四、根管治疗并发症

(一)病例1

56y女性,A6行RCT,1%次氯酸钠超出根尖孔。

第一次就诊,根测仪测得MB、DB的WL分别为16.5、16.5mm,P根未通、最大长度为16mm,0602K锉疏通,MB用0802及以上K锉仅能到达15mm,MB、DB、P分别按15、16、16mm机扩扩至2504,1%次氯酸钠冲洗+超声荡洗,纸尖干燥,上氢氧化钙。也就是说只有DB是机扩完全疏通的,其它两个根管始终无法疏通。

第二次就诊,去暂封,取出棉球,1%次氯酸钠冲洗+超声荡洗,纸尖干燥,试2504主尖到位,酒精消毒,DB根管冲洗时患者突发疼痛,纸尖干燥见不断有清澈液体,仅牙胶尖+SP根充MB、P根,DB引流、未封药,封棉球1个,上暂封。当时无麻醉根充,最后一次超声+冲洗,马上就要根充了,结果DB疼痛。笔者认为是1%次氯酸钠冲出根尖孔了,但是自认为冲洗手法没有问题,是边提拉边冲洗的(虽然是用大拇指而非示指),间或有较大阻力时也没有使劲推注。把DB以外的根管充了,DB引流,放干棉球+暂封(正常的做法应该是等下次一起充)。



试尖片可以明显看到MB末端有一段根管未充到,但是用CRoot SP+单尖法充填后这段空缺消失了。

第三次就诊(根充后的第二天),触诊右侧颧沟消失,皮温正常,无痛。黏膜也没有明显异常。可惜这次没有拍照记录。

第四次就诊(又过了7天),颌面、口腔黏膜无肿胀,对DB进行了根充,这次特别注意在完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加压推注1%次氯酸钠,没有冲洗到的部分多使用超声弥补。


忘记专门拍黏膜了。这是同一次就诊内,补楔缺时顺便拍到的。

该病例MB、P未完全疏通,DB疏通但冲洗液溢出,可能超预备了,也可能冲洗液推注没把握好(可以用示指而非拇指)。幸好根充时没有麻醉,否则恐怕根本无法及时发现冲洗液溢出,甚至可能导致牙槽骨坏死等严重后果。

(二)病例2

D7,第一次就诊时开髓,探得近中2根管,远中1根管(重复的图片为标示后,需要放大观看)。


上图,左上、右上、左下、右下分别为操作前,近颊,远颊,远舌(从远舌插入后,K锉可以自由滑到远颊)。


左上图为近舌(以及远中根管口)。在探到左上图后,笔者感觉这髓室底看起来像髓室顶,怀疑没有揭全,稍微用小球钻磨了一些(磨后如右上图)。由于钙化比较严重,没有什么手感,不能确定磨完后出现的是髓室底地图,还是球钻磨出的痕迹。
右下为排龈线卷起的毛边,由于排龈线在颊侧过长,龈沟比较厚,所以把排龈线从颊侧又绕回来做双线排龈。

排龈后堆甲壁、放药,第一次就诊结束。

第二次就诊,D7的3个根管都扩至2506后拍照,看起来像髓室顶。还是没有拍小牙片。


第三次就诊,根充D5,国产CRoot SP,单尖法(扩到2506,但是用3506主尖),根尖孔周围溢出。可以看到曝光可能稍微有点高了。另外D7近中补的地方透黑。




第四次就诊,根充D7。首先试了一下,目前的根管口在釉牙骨质界水平以下,拍了张片确认一下,发现已经到了髓室底(还好拍了片,否则一定底穿)。单尖法,MB用3006主尖,ML、D用3506主尖。X片上看D7近中还是透黑。

这个病例说明了:
①不确定髓室顶还是底,一定要X片确认。
②X片上透黑,不一定是没补严实。本病例中D7近中,去腐后齐龈,仅排龈、不上成形片,完全用松风F00流体树脂补,按理说视野很好、又是流体,不可能没补严密。这个透黑的地方可能是脱矿区,革样牙本质。另外过曝也有影响。

(三)病例3

17y女性,A7行根管治疗,过程中次氯酸钠导致黏膜损伤。该患牙的主要难度是靠后、约20°偏颊,而患者口腔稍有些小;幸运的是患者张口度足够,很配合。
第一次就诊
斯康杜尼局麻下开髓,患者始终疼痛。并未及髓腔,仅封CP棉球。下图中,左上图为术前,右上图为封CP前,左下图为封CP棉球后。

第二次就诊
第一次就诊1天后,再次扩锉。这次麻药效果不错,测长MB、DB、P分别为16、15.5、16mm,根长-0.5mm、PTU扩到3004(SX进入12mm几乎无阻力,直接上2504扩,然后3004,都没有什么阻力,即只用了SX、F2、F3扩锉。该患牙较难镜下操作,必须先取出口镜,放入锉后才能口镜观察确认,加之扩锉前一直流血。好在根管口明显,根管十分通畅,没有MB2)。此时笔者的习惯是开髓后、下K锉前在髓室打一点次氯酸钠,根备过程中很少冲洗(除非机扩上明显很多碎屑,此时也仅用次氯酸钠、不用其它液体,甚至EDTA也不用),根备后次氯酸钠至少冲洗3次、间隔超声荡2次(如果3次后还是冲洗出明显碎屑,则一直冲洗+荡到肉眼没有碎屑为止。冲洗量,注射器抽满6ml,对1、2、3、4根管牙的每根管分别冲2ml、1.5ml、2ml、1.5ml,偶尔只冲1ml,主要看6ml怎么分配比较方便)。

在下图中的右图,应该把远中的暂封再压实一点。

该患者仅在根备后冲洗了3次,每根管单次冲洗接近2ml,也就是说一共大约18ml次氯酸钠。用的是3%浓度,每冲洗一轮后三用枪对黏膜喷水。治疗过程中未表达明显不适,当晚自觉喉咙起水泡。

第三次就诊
根管预备7天后,第一次就诊8天后,进行根充(拍X光的底片应该更换了)。

下图中,下方两图可以看到,该患牙的视野比较难获取。DB勉强能看到一点,P比较粗大无所谓,MB则只能盲入。单尖法+进口iRoot SP根充,糊剂打溢出后上主尖,提拉主尖3次左右后烫断,把根管口的牙胶修平整后超声清理多余的糊剂。如果普通超声怕污染则可次氯酸钠荡洗髓室,但其强氧化性可能对树脂聚合有不利影响,将细菌封死或许比根充时杀菌能达到更好的效果。

根充后的效果如下(远中没有恢复到正常高度):

一般来说,笔者试尖前至少冲2轮、超声荡1轮,试尖后、根充前也是至少冲2轮、荡1轮(一般情况下,试尖前后都是冲3轮、荡2轮)。该患者试尖前后都是冲2荡1,也就是共冲洗4轮,大约24ml,仍是3%次氯酸钠。这次尝试在A7颊侧放棉球、纱球,冲洗一轮后仍三用枪冲水。这次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感疼痛不适,黏膜表面红肿渗血且逐渐扩大,如上图中的左下图所示。

根充后牙片如下:

第四次就诊
根充1天后,第一次就诊9天后,进行其它治疗。此时患者称A7充填后不适应,余未表达明显不适。黏膜状态如下:

黏膜表面渗血较前一天减少,但仍有少量出血;广泛红肿;上颌结节后方,翼下颌皱襞外侧,一小块偏白发灰,可能是化学烧伤后纤维性渗出,将要形成灰白色假膜。前一天根充后忘记上药,所以本次上碘甘油。有必要的话应该可以用少量丁香油止痛,不过要注意丁香油对树脂聚合的不利影响。

总结
该病例的总结如下:

①先堆甲壁/假壁再冲洗,应该能大大降低吸引冲洗液的难度。不过堆甲壁也有坏处,视野缩小,而且可能堵根管口,尤其是一些根管口钙化、无法分辨的,很容易误将根管口充填上。在该病例中,患牙偏颊侧,即使堆了甲壁也比较难吸,可以在一开始把远腭堆矮一些、方便吸引。以笔者的经验,强吸不需要完全堵在根管口也能吸走冲洗液,强吸头的整个圆圈平面与髓室轴璧成30°或者平行,放在开髓口的一处往外侧就够了,好处是不挡视野,但确实有一定漏液风险。

②其它的措施包括:
a.上障。不过该患者有些特殊,较难上障。
b.换1%或者0.5%的次氯酸钠,或者2%氯己定、3%双氧水、NS、0.1%苯扎氯铵等。有医生告知笔者,2%氯己定也有一定黏膜刺激性,换成0.12-0.2%氯己定漱口水应该也可,至少比双氧水、NS强,尤其年轻恒牙皮下气肿的风险更高。笔者之前1年用1%次氯酸钠基本没有遇到黏膜损伤,不过也确实没有遇到本例中这样难以吸引的患牙。
c.三用枪冲水。从根备、根充这两次就诊来看,冲洗一轮后对黏膜冲水,应该有所缓解,但效果还不够好。可以每单根管冲洗后冲水,或者护士持续冲水。更大的风险在于呛咳进入气管,因为无法对气管冲水。
d.颊舌侧放纱球。笔者实践后发现,如果直接放干纱球,其可能会吸足次氯酸钠,后续用三用枪吹水可能也难以撼动纱球内部的次氯酸钠,反而导致纱球源源不断往外释放次氯。所以最好是放湿纱球。

③年轻患者恢复更快,如果是老年人,黏膜损伤会更重、恢复更慢。

④该患者龋坏去的比较干净,树脂充填的比较密合:

代价就是远中的洞形边缘比较尖锐。下图中可以看到,即使经过松风矽离子抛光,该处洞缘也不太光滑连续。不光滑的风险主要在于局部应力集中,导致树脂或牙体(这个病例可能主要是牙体)崩裂脱落。

⑤另外一个充填的问题是排龈线。笔者担心树脂越过成形片与洞形龈壁,到达交界线龈方(尤其是这种洞缘有些小缺损的),所以视野、入路允许时总是仅排龈。结果该患者充填完毕后部分排龈线被粘住(下图所示,游离到洞缘冠方的部分),使用尖圆锥黄标、P5功率14尝试去除,应该去除干净了,但由于牙龈渗血,并不能看清。

尝试内窥镜拍摄远中牙龈,无法拍到。

(四)病例4

该患者为其他医生操作。A6根管治疗,这里只截取试尖片、根充片。

试尖片上P超出,但当时医生认为是MB超出,调整了几次,拍试尖片还是超出,最后只得进行了根充。

笔者猜测原因:超填的牙根,根尖段在最近中的位置,导致医生认为是MB根。实际上这受到投照角度影响,该片投照角度可能稍偏近中(球管放在太过近中的位置),MB牙根可能又有些向远中弯曲,导致判断失误。

笔者认为超出的根为P根,基于以下几点理由:
①从根管口、中上段看,超填的根管在另外2根管中间,说明是P根。根管口相对于根管下段,不太容易受到投照角度影响,只要不是偏的离谱,很难出现P根管口在MB近中或DB远中的情况。
②从牙根的粗细看,超填的牙根最粗。
③从是否与上颌窦重叠看,一般与上颌窦重叠的都是P根。因为上磨牙的颊侧两根一般在上颌窦底的颊侧,腭根在上颌窦底的腭侧,上颌窦底薄的可能牙根贴着、甚至进入上颌窦底;而上磨牙的投照角度,一般球管放在外眦附近,这个角度与上颌窦底的颊侧壁比较平齐,所以颊侧两根一般不会与上颌窦重叠。

五、疑难病例

(一)病例1

40y男,A1反复鼓包半年,无其它症状,松II°。RCT后1m瘘管仍未愈合。牙周检查近远中较深,唇舌侧更深。

注意到畸形舌侧沟,切开进行龈下刮治、根面平整,夹板固定2w,瘘管3d愈合。对于畸形舌侧沟,磨除到龈下1mm,树脂充填。该病例为畸形舌侧沟导致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。

(二)病例2

29y男,右上前反复胀痛2m,每周胀痛1次,每次1-2h,偶咬物痛,无其它症状。检查、影像A2近腭角形吸收。

同样是畸形舌侧沟。与患者沟通,进行意向性再植,口内做好根管后,拔下(牙周膜刀,软刀),清理根尖周(只清根尖周肉芽,不碰牙槽窝内壁),少量磨除后MTA充填,再植(体外时间控制在15min之内),固定。左中图可见畸形舌侧沟到根尖1/3。


关于意向性再植的细节,可以查看 这篇文章 (转自 微信文章 )。

(三)病例3

此患者一开始是别的医生接诊,一些细节是笔者推测的。
22y男性,左上后牙疼痛两天,今疼痛加剧。检查全口重度结石;B5冠部完好,龈下结石,叩诊(+++),松II°,牙龈边缘红肿(可能颊侧有波动感)。X片示:B5根尖1/2远中低密度影,近中牙周膜间隙增宽。(下图为后来RCT试尖)

1.2024-5-29
初诊怀疑是逆行性牙髓炎(逆行性牙髓炎需要保证深袋与根尖周相通,也许这个诊断有些草率),急性根尖周脓肿。第1次就诊进行了:
(1)全口洁治。
(2)B5开髓后(可能没用麻醉)无血液渗出,电测根:17.5mm(洞缘),预备至2506,1%次氯酸钠冲洗+超声荡洗,纸尖干燥,封氢氧化钙,机扩蘸匀,开放引流(不是正确的方法,谨慎使用)。
(3)B5颊侧切开引流,放丁晴手套引流条。
第1次就诊没有留下图片。
2.2024-5-31
2天后第2次就诊,笔者接诊。B5仍肿但不痛,引流条存,皮温正常。取下引流条,NS冲洗,封CP棉球1个(同样不是正确的方法。笔者不放暂封一般是怕患者胀痛)。

左下图感觉B5远腭牙龈有点塌陷,可能是洁治导致的。
3.2024-6-25
5-31到6-25之间多次根管冲洗、更换氢氧化钙、暂封,6-25该医生决定根充,CROOT SP根充糊剂+3006主尖+2504辅尖,单尖法根充(只在根管口烫断牙胶尖,不用热牙胶)。试主尖与根充如下:


其实根充片上能看到辅尖不是很到位,有条件的话应该用更细的辅尖:

树脂充填,调到无咬合:



4.2024-7-12
根充19天后,诉昨天左上牙肿、痛,今天不痛但肿。笔者检查B5叩诊(+),松(-),颊腭无明显波动感。左侧面部皮温升高,颧骨范围不明,两指扪B5颊侧面部及颊黏膜,感局限性肿块(好像是腮腺上方一点点的位置,高度在颧弓下缘到B5合面之间,前后向大概在B4到B8),边界较清,无扪痛。腮腺分泌量好像稍微比右侧多,没具体测量,至少腮腺导管没堵。拍片检查(没拍到根尖,技术不到位):

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:
(1)逆行性牙髓炎+急性根尖周脓肿,但是普通的洁治没有把深袋刮干净,后来复发。7-12时应该探一下牙周袋。
(2)冠根纵裂,依据是:

(3)远中牙槽间隔有游离骨片。但是骨片从何而来?

(4)非牙源性疾病,可能是上颌窦炎(但是患者没感冒)、腮腺炎等。
下一步的治疗方案需要拍CT后再行决定。

该患者后来去其它医生处就诊,后续没有处理,症状自行消退了。后面可能复发。

(四)病例4

60y女,D5根管后4个月,现左下隐隐浸痛,热测D5感觉有点热,D3467感觉酸。D5根管后全冠,D67活髓全冠。4个月前根管+全冠后如下:

这里的黑色线条可能是颊根挡住舌根后,舌根的远中边缘成像。也可能只是前磨牙的根面凹陷。

怀疑是D5双根,到有CT的门诊拍了CT,传了张照片过来。

看起来确实有根管未充填,于是打开再治疗。D56的颊侧交界处有一血泡,这个不一定是瘘道口,一些老年人打麻醉后经常有这种血泡,应该是凝血差的表现。


始终无法找到另外的根管,中途拍张X片,发现差点侧穿。

本次就诊的最后,球管从近中大角度投照,感觉根充影还是在牙根中央。


检查CT,发现D5只有一个根管。之前拍的照片是选到了有伪影的层面,实际上是根充好了的。

所以CT一定要动态看,不要只拍个照片,也不能完全相信别人。可能是D67出问题了,下一步打算从血泡处拍个示踪片。

D5打开后,尖1/3牙胶未去除,封氢氧化钙、棉球暂封,患者没有之前的浸痛感了,可能是之前中上段没填紧密,或者根尖孔没堵紧,也可能是心理作用。

再治疗后一个半月复诊,暂无其它症状。

第二节 活髓保存

盖髓、冠髓切断见 树脂充填直接修复-张林 。有些病例的条件有限,笔者在没有上障或者一些器材的条件下操作;或者因为患者强烈要求,对于一些不是适应症的病例也进行了操作,还望读者见谅。

一、直接盖髓

(一)2024-5-31

1.初诊
40岁左右男性,A6近舌尖折裂4天,折裂处齐龈,穿髓孔约1x1mm(笔者的目测一向不准,经常把车针直径估大。实际上可能露髓0.5mm)。冷风(+),叩诊(±),松(-)。没有做冷热测、电测,因为对诊断没有太大意义。患者极力要求直接补牙,拒绝根管治疗(因为B6以前在RCT期间牙折,如下图的右上、左下图所示)。


矽离子抛光断面,1%次氯酸钠小棉球消毒30s,消毒前后都无明显血液流出,且露髓处的颜色也比较鲜红、没有发乌。NS冲洗、吹干,国产的CRoot-SP(硅酸锶)直接盖髓,覆盖露髓点周围至少1mm(当时没有注意厚度,厚度也是至少1mm),用75%酒精小棉球使SP成形(顺便再消毒),吹干,盖手调玻璃离子(当时的考虑是盖髓点周围不敢碰到酸蚀剂,必须先用东西盖住再酸,而不酸蚀的情况下玻璃离子的粘接力最强。一般应该用光固化的流体/光固化的硅酸钙/光固化的氢氧化钙)并再次用75%酒精小棉球成形,玻璃离子固化后8代+松风F10与F00,修整抛光。光照的时间,统一都是20s。

不足之处:
①笔者使用的是8代粘接剂,应该进行选择性酸蚀,只酸釉质,然后在本质上涂8代(釉质涂不涂粘接剂都行),最好是涂-擦-吹循环3次后光照,以减少术后敏感。
②光照的时间,为了避免发热刺激牙髓,感觉应该保证粘接剂20s,树脂每层可以薄一点,照10s。这个也说不准,或许 薄层+照10s ,最后对牙髓的刺激反而大于 厚层+照20s 。

决定不恢复近舌尖外形,原因有:
①上颌舌尖是功能尖,如果恢复了外形,就算轻或者不接触,受到的合力也是比较大的,感觉固位形不够。
②远舌尖还在,能保持一定的咬合功能,合间距离应该也能维持在上下牙平分的位置。
③¥180,所以是偏实验性质的治疗。

可能的问题及对策:
①上6或者下6移位。上6的近舌尖大概与下6的中央窝(下6合面分为近中窝和中央窝,近中窝是近颊、近舌尖三角嵴的近中与近中边缘嵴围成的三角形窝,里面有近中点隙;中央窝是剩下的部分,内有中央点隙)咬合接触,所以后期最可能上下6都向舌侧移位(直观讲就是舌尖缺失后舌侧合力减少,颊侧受力相对过大。但是这也不一定,咬合很复杂)。那么就需要恢复外形。
②如果需要恢复近舌尖外形,可以在断面处做钉洞固位形(笔者感觉最好在钉洞处磨除旧充填物至断面,并在断面上做钉洞),比如在以下3个位置做钉洞:

其它:
玻璃离子遇到酸蚀剂时的毒性。笔者以前翻看3M的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说明书时,发现中文版与英文版的一处翻译不一致:



简单来说,就是中文版称酸蚀剂遇到Vitrebond后,酸蚀剂有毒;英文版则称无毒(应该是无毒的)。这好像是2017年的老版本说明书,现在的版本则修复了这个错误。玻璃离子在开放式三明治、直接盖髓时都有可能遇到酸蚀剂,目前没有听说过需要特别注意的。

2.复诊1
2024-6-7,叩诊(-),松(-),冷风(-)。患者感觉不痛,很满意,也不想再补牙了。

3.复诊2
2024-7-1,病人没有回消息,看来笔者余生恐怕都再难与这颗牙相遇了。

(二)2024-7-1

1.初诊
47岁男性,B6一天前吃鸡骨头折裂,折裂至龈下,冷风(-),松(-),叩诊(-)。颊侧浸润+近颊牙周膜麻醉下,拔除残片后见穿髓孔约2.5x2mm。穿髓点比较大,已经超过了0.5x0.5mm,但也可以尝试保留活髓。

下图中,左上、右上为1%次氯酸钠擦拭消毒后,可看到露髓处的牙髓偏暗红色,提示炎症。对于这样的乌红牙髓,正常来说应该用挖匙去除,笔者已经拆了一个小挖匙(宽度大约1.5mm),但最后还是没有做冠髓去除,因为没有放大镜、手抖,怕去髓时挖匙捅到牙髓深处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

断面新鲜,所以没有再用矽离子抛光。治疗过程是:三用枪冲洗、吹干,1%次氯酸钠小棉球消毒30s,消毒后无明显血液流出,国产的CRoot-SP(硅酸锶)直接盖髓,覆盖露髓点周围至少1mm,厚度也达到1mm,轻吹干,盖松风F10,然后只酸蚀釉质,冲洗吹干后涂8代2次,盖松风F03,修整抛光。粘接剂、树脂的光照时间,粘接剂是10s,树脂是5s,最后一层20s(感觉有点太随意了,还是应该20s)。在盖好松风F10以及后续使用F03的过程中,多次发现龈方有血液渗出,说明龈方的树脂不密合,均使用1%次氯酸钠棉球擦+三用枪吹,最后也并不能肯定完全盖好了。

下图是刚在SP上盖好F10时,就发现有点渗血;而且还有些SP悬浮在F10里:

这次的治疗应该是比较失败的,有以下几点:
①没有去除发乌的冠髓。
②SP上直接使用F10,用树脂枪头对F10塑形时发现部分SP脱离盖髓点,悬浮在F10树脂里。应该换用F03或者F00,或者还是用玻璃离子,或者像上次一样用75%酒精棉球对SP塑形。
③渗血问题,根本原因是发乌的冠髓在出血,要不然就挖掉冠髓,要不然就在SP上换成盖玻璃离子。
④为了盖住渗血,树脂越来越往根方,盖到了牙骨质与牙周膜的交界处。这样的问题是牙周膜、牙龈覆盖到交界处冠方后,交界处可能还有空腔。需要用尖车针尽量抛掉。
⑤这次全程没有用NS,拔完残片后直接用三用枪吹水吹气,还是应该尽量无菌。当时有点急,拔完残片后涌出血凝块把断面覆盖住了,其实并没有进一步出血。

不过也有可取之处:
①过程中没有疼痛,根方也没有出血,说明浸润+牙周膜的麻醉、止血效果确实不错。这是跟 周宏志 学的,他说自己拔牙只打牙周膜,笔者目前尝试浸润+牙周膜,对智齿的效果也很不错。
②SP的厚度、范围都达标,也注意了选择性酸蚀,这次没有酸牙本质了。

2.复诊1
2024-7-10,诉不痛,但是左上牙龈感觉不舒服,没有用左边吃东西。叩诊(-),松(-),冷风颊侧(-),冷风近腭(+,但是感觉可能是牙龈吹着痛,没有问清楚。颊侧吹风不痛,说明牙髓不在急性炎症期,没有道理近腭反而吹痛牙髓。还是应该正经冷测)。牙龈已覆盖拔残片处,下一步可能是形成长结合上皮,但是探针从合方刚开始轻压向龈方时就BOP了(甚至还没开始探龈沟内),拨开后好像见到软垢,应该是牙龈还没闭合时进去的。此次未行处理。

现在再去修整沟底的树脂一定会伤到袋内壁(唯一合适的时机就是刚充填时)。复诊后想,这次应该用NS冲洗一下沟内的软垢。牙龈出血,可能是软垢的刺激,也可能是袋内壁的牙周膜还在向沟内上皮转化中,探针还没碰沟内就开始从沟内出血,也就是说出血指数BI是5。

(三)2024-9-6

1.初诊
50岁男性,中午吃到石子导致A4颊腭牙冠分离,腭侧游离、折裂至龈下。颊侧牙周膜麻醉下,拔除残片后见纵向穿髓孔约1x3mm,穿髓点比较大。牙冠纵裂大概1h后就诊,患者要求先做直接盖髓。

拔完残片后用5mL冲洗针+冰的NS冲洗,然后1%次氯酸钠棉球压迫穿髓处,3min后还是一直渗血;尝试用阿替棉球压迫,还是有少量渗血。这种情况也不可能髓腔打带Ad的阿替止血,其实不太建议继续做直接盖髓了,渗血后树脂粘不牢,很难完全密封髓腔。

听说SP遇水后几秒钟就能固化,笔者还是进行了尝试。NS冲洗,三用枪吹干,打了一些国产的CRoot SP,很快就和血混在一起,然后用干棉球把血水蘸掉、把周围的SP与血水擦干净,再打SP,就得到了上图右上小图的效果。
笔者这次吸取了上次的经验,使用流动性更差的F00而非F10覆盖在SP上,没有出现上次那种树脂里飘着SP的情况,但是树脂根方还是有少量渗血(先用F00覆盖了大部分、剩下近中少部分离牙龈太近,疑似有一些水分,吹干后再用F00完全覆盖。应该早点在颊侧放棉球隔湿)。粘接面的釉质不是很多,所以没有进行酸蚀,而是只用Bisco的All Bond Universal 八代涂吹牙本质3次,其中第二次涂完后患者说话,笔者涂第3次时有少量口水蘸到了粘接面上,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可能是打磨一下粘接面、重新粘接,但是笔者仅吹干后重新涂第3次,然后固化。如果粘接剂固化完了碰到口水其实没有多大影响,最麻烦的是粘接剂固化前碰到口水。
最后三用枪冲洗吹干,树脂根方的渗血不太明显,但还是有一条浅红色线。再次使用F00涂了覆盖树脂一圈,并在覆盖树脂表面进行增厚,补的树脂量很少,以封闭穿髓孔而非恢复外形为目的,笔者称之为原位充填。没有完全遮住里面的颜色,口镜下近中好像比刚涂完SP时更红了,可能是这里的SP和血混在一起、透过树脂显出红色。最后三用枪冲洗吹干,等待了20s,没有看到明显血液渗出。

这次治疗可取之处如下:
①用F00而非F10覆盖SP,没有再出现SP飘在树脂里,或者根方很明显的渗血(虽然还是有一点渗血)。完全不渗血还是需要严格止血,或者玻璃离子。
②F00覆盖前都用NS冲洗,F00覆盖后才用三用枪。
不足如下:
①没有提前在颊侧放棉球隔湿。
②没有禁止患者说话。

关于裂纹深至龈下的处理方法,除了切龈、冠延长之外,笔者又听说了一种处理方法。近些年有一种备全冠的方法称为Biological oriented preparation tech即BOPT,用尖长车针预备至龈下,需要同时修整(或者称为破坏)沟内上皮、结合上皮,把龈下至牙冠颈1/3预备顺滑,这样就不需要做肩台(没有明显的肩台,或者说处处是肩台),或者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备肩台。对于这种裂至龈下的病人,可能比较适用这种方法,把折角处磨光滑,在龈缘做肩台。

BOPT在预备牙体时也要磨去沟内上皮,并且使龈下至冠颈1/3光滑过渡,然后通过临时修复体重塑穿龈形态,满意后再修复。笔者认为很适合缺损至龈下,或者牙龈退缩多+垂直向曲度大、正常预备要磨很多牙体;缺点是牙龈可能退缩。BOPT的简单介绍见 文章一文章二

2.复诊1
2024-9-22,患者自述A4始终隐痛,最终还是做RCT。


上图中的右图,腭根白色部分应该是做直接盖髓时的SP,强度还是不错的,没有被超声震下来。

后续正常预备、根充。

上图的右上与左下图对比,可以看到最开始补的树脂还是被挤掉了(携热器,G钻)。


桩打的深度不太够,P根WL19.5mm,纤维桩进入11mm,纸面长度接近,但是骨内桩长度远远不够。在P根打桩是因为P根离缺损更近,但是P根管其实比较斜,大概30°,可能会对桩冠受力有影响?另外用的树脂是Luxacore双固化,但是注射头是国产便宜货,太粗了只能在根管口打、无法伸入根管内,可能粘不牢。

第三节 树脂充填

一、美学充填

(一)2024-7-20

15y女,患者对美学要求不高。需要充填AB2近中,AB1近远中,A2舌隆突顶。下图中,左上、右上图为本次充填的A2近中、A2舌隆突、A1远中。首先尝试上障,可能是孔位之间距离太近,牙间的障布放到龈下后老是弹起来。

刚开始去腐就发现A2巨大穿髓孔,死髓。A1近髓痛。

用钙思莫对A1盖髓并遮色,用松风F00将A2穿髓孔暂时封闭。洞缘备斜面,斜面的长度大概2mm,深度估计在0.5mm左右。下图中,左下图为松风Beautifil II A2比色。


取硅橡胶背板,快机修整,三用枪冲洗,酒精擦干,用松风F00-A3直接打舌侧背板、邻壁。

用F00-A3充填到距离斜面约2mm后,开始用Beautifil A2充填(A2牙则是用A1色)。充填达斜面后,龈方1/2洞仍全部用A2色,向切端用Beautifil Inc(釉质色)并使Inc逐渐增厚到斜面的全部0.5mm。想法很美好,但实操起来发现根本判断不了深度,用LM的充填器十分坑洼,从切端也看不清。

由于只用了LM的圆头充填器拍树脂,唇面坑洼不平,A1又打了点F00-A3;A2则打了F00-A3加乳白色。

出现的问题:
1.橡皮障上不了。下次把孔位间隔加大。

2.比色感觉融合的天衣无缝了,结果补出来以后还是有色差。可能的原因有:
①最后一层打了F00-A3。下次如果用固体树脂,用干毛刷抹平、不加流体。
②无法感知深度,不能保证唇面最后一层留下0.5mm给body色,后面抛光磨的很多,可能透出下面的F00-A3了。用LM测量尺。
③比色有问题。多加几个色,相机拍照后在电脑上改变对比度。
④Beautifil II有问题,可能太透明了,可以尝试只用流体,A3+乳白、明黄自己调。
⑤抛光不够,只抛了矽离子、橡胶尖。应该用橡胶轮、羊毛轮再抛。

3.A2没酸蚀就做背板,然后又把背板敲掉重新酸蚀,A2近腭留了一块酸蚀前的树脂。当时成形片被这块树脂挡着放不下去,还以为是烂的太久、A2向近中移位了。下次修掉。

4.A1近唇龈方透黑色,肉眼看比较明显。应该用钙思莫把黑色遮完,近唇龈方表面放偏黄一号的树脂抵消钙思莫的白色。下图是另一个病人,用钙思莫垫底,把黑色、钙思莫的白色都遮住了,从远中看又有点偏黄,从近中看则还好(近中有些白斑没去,在白斑表面覆盖了少量树脂),使用的是F10-A1+明黄色。

5.洞缘白线,感觉是斜面透出来了,Beautifil的遮色性能不够,或者固体树脂和斜面不贴合。下次试试用流体+明黄、乳白自己调。

6.没有做唇面形态,感觉这个患者唇面就没有什么形态(也可能是笔者观察的不够仔细),唯一需要的就是加点白斑。

7.A1刚充填完时只有近唇透黑,第2天复诊时一圈的边缘都透黑,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牙髓受到刺激后发生炎症反应,有一些渗出液到了树脂与牙本质交界处,填充了牙本质小管,导致牙本质的折光率改变。另外,复诊时的指状突更明显了(没有处理的B1也是),可能是炎症反应,也可能是复诊时刚刷过牙。

8.该患者是未成年人,A2当时只充填,要征询家长的意见才能RCT,结果第二天唇侧、嘴唇就肿起来了,应该是细菌从附着态转为游离态后大量繁殖。根管封氢氧化钙大约1周后消肿。

二、其它充填

(一)病例1

6y女,ADIVV邻面龋,补牙。

笔者使用自创的充填方法,自称为原位充填法,去掉腐质后不恢复外形,仅将去腐处用1层薄树脂覆盖,防止进一步龋坏,并且充填后将邻面打开,使得食物残渣在邻面可以排溢。原位充填的优点是树脂几乎不会掉,操作简单、适用于配合不佳的患儿。缺点是外形恢复差,邻面龋容易塞牙。

2个月后AIVV之间塞牙痛,原因是AV向近中移位,AV近中触点的中央不接触,但近中触点的颊腭侧接触,形成一个口袋样的结构。而DIVV虽然也是原位充填,但下面牙根抵着,DV没有进一步向近中移位,暂时没有塞牙痛。最后还是把AV触点恢复。

原位充填法作为过渡、应急使用还是可以的,后期可进一步充填。

第四节 牙体非龋性硬组织疾病

一、牙隐裂

病例1

33岁男,B6隐裂,RCT,开髓后发现远中隐裂纹贯穿牙表面到髓室远中壁。根充时的图片如下:

RCT是笔者操作的,然后其它医生进行修复,选择了高嵌体。

这种高嵌体的预备模式图如下:

笔者感觉这样的修复体容易造成牙体裂开,如下:

上图,下面的嵌体预备模式似乎更好一些。看了2篇文献,问了几个医生,对于隐裂牙,实际上应该做全冠而非嵌体,以降低牙进一步折裂的风险。

关于牙隐裂的更多知识,参考 根管治疗-喻刚

第二章 修复

第三章 种植

第四章 牙周

问题:1.磨损牙,牙尖顶小凹?本质软于釉质。
2.打桩,一侧有骨一侧骨吸收的以哪边为准?笔者认为打桩的要求其实临床有时很难做到,只能说尽量打深一点,但是不破坏根尖3-5mm封闭。像牙根弯曲的,其实基本都达不到标准。
3.髓室树脂充填气泡,冠方封闭性,强度?笔者认为冠方封闭性可能差一点,强度说不好更低还是更高。
4.纤维桩越垂直越好?

标签: none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