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可摘局部义齿简介
第二章 可摘局部义齿基础
第三章 可摘局部义齿设计
第四章 取模,上合架
第五章 传统铸造义齿制作
第六章 数字化制作义齿与义齿修理
第七章 附着体(精密)义齿相关
第八章 套筒冠义齿
笔者总结

本文总结自2022年,金英杰的课程视频。教科书看的云里雾里,还需要贴近临床看。张兴明是医技出来的,除了技工也做活动修复,笔者也认为牙医应该了解一些医技。
本文首发于个人博客https://lisper517.top/index.php/archives/1005/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第一章 可摘局部义齿简介

与技师配合,医师做好比色、义齿设计,不能都丢给技师。
基础概念见 口腔修复学 。需要注意的是张兴明说K4包括前缺隙还有1-2颗基牙的情况,比如3-3缺但还剩2。

第二章 可摘局部义齿基础

在可摘局部中,比较重要的是杠杆(以支托为支点)、楔力(间隙卡,没有支托的联合卡)、斜面(连接体对基牙及周围支持组织)。这些都需要尽量避免,降低不良影响。根据支点、阻力、动力的关系,杠杆可分为三类。

义齿不稳定的表现有旋转、摆动、翘起、下沉4种形式。常见的K2类错误设计:

只在基牙远中设支托,导致受合力时基托下沉,基牙受到向远中、向合方的拔出力,易导致基牙松动。所以游离端缺失的,在末端基牙的近中(或者近中其它基牙上)增设支托。

一般来说,两侧缺失的,以每侧最后一个支托连线为支点线。在下图中,合力使D7下沉,而C4-6的合力形成了平衡力,C3的舌支托将C4-6的平衡力传递到C3基牙:

支托不仅是支点,也可以做平衡力,因为咬合时支托会被咬住(仅限能咬到的支托。比如下前牙舌支托,不会被咬到)。在下图中,C5近中支托为支点,D4支托、D67的隙卡都是为平衡力。:

为了对抗杠杆作用导致义齿不稳定,需要尽量使合力臂≤平衡力臂,常用的方法是增加平衡力与支点线间画出的面积。在下图中,C5-7+D56缺失,左图的平衡力与支点线成三角形,右图则增设支托、增加了平衡力画出的面积,是更优的设计(不足之处是支托放在了近缺隙处,会导致拔牙效应):

除了支托,卡环也对基牙有杠杆作用。这种杠杆作用可导致基牙冠折或者松动、移位,所以卡环最好离基牙颈部近一点(减少动力矩。但是也尽量不要覆盖龈缘,因为难自洁、易龈炎),或者使动力方向穿过基牙旋转中心(尖中1/3交界处)。控制这种杠杆作用,主要是通过预备基牙,或者修改设计:

再如下例,7近中缺隙,一般7都是近中倾斜的,近中支托会导致更严重的向近中的拔牙效应。应该将支托放在远中:

接下来稍微提了一些基础,ABC三点接触、上颌三大支柱、下颌牙力肌力轨道等。

第三章 可摘局部义齿设计

首先看一个病例:

患者口内牙磨损严重,垂直距离低,余牙不松。

为了恢复垂直距离,在后牙合面大量使用金属。

B2唇侧无基托,因为此处的牙槽骨足够丰满。

注意此处D6的卡环是从远中向近中,这同样是为了放止义齿对D6产生近中向的拔牙效应。

另外,患者戴入后感恶心,先调了义齿后缘无改善,然后将上颌皱襞、切牙乳突处开窗才改善,有时候鼻腭N这里才是导致敏感的根源。覆盖龈缘也要谨慎,因为覆盖龈缘后异物感强、难以自洁。


以最基础的Aker卡环(三臂卡环)为例,其分为卡环臂、卡环体、合支托、连接体。卡环臂分为对抗臂和固位臂,固位臂的尖1/3会进入倒凹固位。在每个基牙上的固位力不应超过20N,一般10N就非常足够了(1kg的物体大约受到10N重力)。

第二个病例:

思路如下:两边的4需要有支托,但是为了避免拔牙效应需要放在近中,所以设计RPI;B7其实设计环形卡环也可以,合支托可以放在远中,如果用RPI的话支托只能放在近中(邻面板);为了平衡,要在前牙设舌支托,最好的选择是尖牙,从面积看只用尖牙就够了;大连接体,因为涉及到尖牙、磨牙,做了前后腭杆。

张兴明特别强调了不要将支托放在4的远中,这种是早已过时的设计,长期来看会使4松动。支托在4近中时4受力还能向3、2、1传导,不易松动。涉及到后牙,上颌连接体最好能通过上颌最顶点,因为腭穹窿这种拱形结构的顶部很结实;如果只做马蹄形腭板,会对前牙产生向唇侧的力量。

预备基牙:
(1)合支托,使得基牙沿长轴受力。也有观点认为需要使受力通过基牙的转动中心。
(2)邻面板,整个平面,不要使邻面板只在合方接触基牙。另外邻面板转到颊舌侧也预备一下,否则基托、卡环、连接体难以顺势延伸。
(3)联合卡环,将合面支托及颊舌侧一点都要预备到。

(4)一些小连接体可能也需要预备,尤其是基牙有扭转倾斜时。
(5)去除其它牙的薄壁弱尖。
预备的方法同样是从粗到细,蓝-黄-矽离子。

对于一些年轻医生,可以花2百买简易观测仪。做活动、冠桥时都可以先取模观测一下,下次患者来时再详细讲治疗方案。

一些设计范例:

由于缺的67合力较大,在4、3上都设计了支托。3、4颊侧的I杆、回力、单臂等设计则根据患者基牙松动、倒凹情况定。上颌用前后腭杆,更舒适。

如果怕上颌的合力较大,可以设计开窗腭板(前后腭杆联合连接体),将更多的合力分散到上颚;下颌也是增加了舌杆宽度,并且用舌隆突杆分担合力(如果怕把前牙往唇侧推,可在唇侧加卡环)。

上颌进一步将合力向前牙分散;下颌,注意把合支托都放在远缺隙侧,舌侧类似舌板。

D45处设计长臂卡环,可能是D5松动。C4的I杆,如果C4远中非游离缺失则I杆可放在远颊面以利美观,如果是游离缺失则只能放在近颊面(不是很清楚为什么)。



第四章 取模,上合架

介绍了一些无牙颌标志和排牙标志。其中值得注意的有:
1.第一大对腭皱襞,其唇侧末端往唇侧3mm是上3舌隆突。
2.上4舌尖与上6远颊尖连线,张兴明没说这个有什么用。
3.从下往上观察腭穹窿,中切牙唇面与切牙乳突中点相距8-10mm;上6近舌尖连线与切牙乳突中点则相距24.7mm左右。
4.P线,下3近中触点与磨牙后垫舌侧边缘连线。下后牙舌尖不能出现在P线舌侧。


5.纵合曲线,如果纵合曲线不明显会干扰前伸合;横合曲线平则干扰侧方合。

托盘的选择,各种材质、大小。这里提一下个性化托盘的制作,先取初印模(调稀稠两份藻酸盐,稀的放到注射器里打进嘴里各种角落,稠的上托盘)灌石膏,在石膏上铺2层蜡片造成2-3mm间隙,然后用那种光固化的紫色树脂片再铺成个别托盘。取模材料,藻酸盐易变形但是亲水(与口腔内结构不会隔一层口水),硅橡胶变形少但可能卡在倒凹大的牙上(尤其比较硬的聚醚+松动牙,没法取下来,只能磨托盘)。


高质量印模的组织面清晰,印模材料无变形、与托盘不分离,没有气泡缺陷,边缘圆润。范围上,上颌盖过上颌结节、腭小凹,下颌盖过磨牙后垫、内外斜线。

取好终印模后,把印模的口水血液、食物残渣冲净,担心折断的基牙提前灌环氧树脂+钉子(张兴明认为放牙签、钢丝、大头针这些容易出现在基牙表面,此处的薄层石膏易脱落。所以钉子也最好不要出现在环氧树脂表面)再灌石膏。对硅橡胶,有条件的在灌石膏前可以喷表面张力去除剂。藻酸盐灌石膏后,可以用湿毛巾包住,放止石膏干燥时藻酸盐失水、石膏强度下降;加成、缩合硅橡胶取好后等3-6h灌(书上说加成型产氢气、等30min,缩合型产酒精、尽快灌)。

调石膏,要求调至奶油状,挑起来后不会轻易流下,振动时流动性又很好,堆到桌面上也不会塌下去。一定要先加水后加粉。

颌位记录,建议用树脂+蜡(白色的部分是树脂,红色是蜡)。


这些颌位记录是日本诊所发到北京制作的。

或者用大量咬合硅橡胶取也可以,就是有点费材料。

最后,如果还想个性化,可以做面弓转移。

现在也可以口扫数字化制作。

第五章 传统铸造义齿制作

半口局部的加工费,便宜的200-300,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尽量冲击高端。

1.义齿制作的步骤-1

(1)取模,基牙区域可以不用取到前庭沟底,但需要排牙处必须取完整,以及其它一些必要的解剖结构。



(2)0°测量尺+复写纸,确定就位道。同时测量倒凹,倒凹尺有0.25、0.35、0.5、0.75mm,四种规格。

倒凹尺需要蹭一下留下痕迹,所以实际上做出来比测量的倒凹要略深。

(3)画出金塑交界、连接体、支托、卡环、邻面板、牙槽嵴顶的金属网、基托边缘等。





(4)用蜡将不利倒凹填掉,需要利用的卡环臂尖处倒凹不填。

(5)缓冲区贴缓冲蜡片,留出0.3-0.5mm的缓冲间隙。

(6)用2-6°等加热头修整倒凹填蜡,并修整出放卡环的空间。


(7)在排牙区铺基底蜡。该基底蜡上放金属网,也就是说基底蜡是金属网根方塑料基托的空间。

(8)金塑交界线上贴蜡线。后续翻制的耐火模型上,蜡线处为锐角,塑料钻入金属的锐角里面,打磨、抛光后才不会翘起。

(9)翻制耐火模型。放在型盒中,制作硅橡胶印模(比藻酸盐、琼脂准确),压力锅(笔者猜测是负压?)中放45min后脱模,真空调拌耐火材料并灌制耐火模型。此时的耐火模型带有刚才的蜡的空间,再转移一下设计。






(10)接下来制作蜡型。首先贴金属网蜡,然后是大连接体蜡,封闭边缘,花纹蜡,卡环,小连接体,邻面板。国产蜡片的韧性、手感、杂质量稍逊。








(11)在排牙的塑料基托与金属交界排蜡线,同样防止翘起。


(12)对于前牙,在约根管口的位置做固位钉。


(13)检查咬合,修整,做铸道。铸道的安装比较多样,但是不超过5根。最后做铸杯(笔者猜测可能部分起到储金球的作用),要求离最高的位置(一般是合支托)1cm。





(14)做包埋材料(也是耐火)。要求严格按照水粉比,与金属的膨胀系数吻合。

(15)烤圈,去蜡,直到铸圈呈樱桃红色。同时预热铸造机。


(16)最后进行铸造,一定要戴上手套操作。铸造的时机,是合金块熔化后,表面的氧化层黑点刚好消失时(由于机器有延迟,需要提前按)。


(17)自然冷却至室温,开圈,应该用木锤敲开,不要敲到金属部分。

(18)喷砂,切除铸道。


(19)检查金塑交界区,应该能挂住指甲。图中金属网格处后续会包塑料。

(20)电解抛光,初试就位,进一步打磨、抛光、清洁。


(21)上合架,在合架上轻轻调合。

(22)选牙,涂分离剂,加蜡,排牙。由于树脂牙造型比较统一,需要频繁调磨。





调合完成后,上左图中的导杆和导盘需要接触。
(23)调整基托蜡。

到这一步,就能返回临床试戴。

2.义齿制作的步骤-2

(1)临床试戴,有问题拍照片给技师。
(2)包埋,现在不用石膏而是硅橡胶,这样的话最终义齿返回临床,石膏模型的牙缝里不会有多余石膏。


(3)做铸道,即基托树脂注射的通道;同时做排气道。


(4)把蜡冲洗干净,冲蜡机或者热水。

(5)涂分离剂,将人工牙粘接复位回硅橡胶,支架、硅橡胶复位回模型。过去的石膏工艺则不需复位人工牙。




(6)调拌树脂塑料至胶状,注射。放入压力锅加压,加热至55℃,30min后凝固。



(7)轻柔撬下义齿,磨除铸道口、排气道,从粗到细打磨抛光。




(8)蒸汽清洁,出件。

第六章 数字化制作义齿与义齿修理

半数字化:临床取好石膏后,技工把模型扫入电脑。
全数字化:临床直接口扫,将模型传给技工端。

数字化的制作包括减材法和增材法,比如目前的氧化锆加工都是减材法,用氧化锆块切削出冠修复体;3D打印的技术则是增材法。减材法的缺陷是有些时候倒凹或者边角处切削不到,浪费材料更多,优点则是精度比3D打印高(3D打印的话,支撑的架子都设在非组织面)。总的来说,数字化对比传统制作方法都有巨大优势。贵金属可以用减材法(金块切削)或者增材法(金粉3D打印),由于过程中浪费的比较多,所以贵金属一般还是传统法做。

一般数字化制作都会很多修复件一起做,上图就是一次3D打印出所有修复件。

义齿修理:
(1)拔牙后
B1缺失,用激光点焊金属杆,补上树脂。

A1缺失,激光点焊连接体。

这两个案例说明不需要提前用支架完全覆盖上腭。

(2)卡环折断
弯制或者铸造新卡环。

也可以将旧卡环完全磨除,重做。

或者扫描义齿,计算机设计卡环,点焊上去。

(3)合支托
排蜡或者计算机打印。

(4)连接体
制作修补件,点焊。

第七章 附着体(精密)义齿相关

由于附着体义齿分为2或多个部分,工作模需要取2次。又称活动-固定义齿、混合义齿。现在种植更流行,做附着体更偏向高端。

1.附着体义齿的分类

(1)根据附着体位置:冠内,冠外(凸起的阳性部分在基牙上),根面。

(2)根据固位原理:机械,磁吸。

(3)根据精密程度:精密,半精密。半精密附着体可以用于不是那么健康的基牙。

(4)根据结合形式:刚性,弹性。有树脂垫、橡胶垫的义齿都是弹性的。

(5)根据附着体形态:栓道,杆卡,按扣,球帽等。
(6)根据固定部分的材料:钴铬,贵金属,钛,二氧化锆。活动部分最好和固定部分一样。另外,由于氧化锆缺少弹性,撞击易碎,无法作为义齿的活动部分。

2.附着体传统修复流程

(1)修复前深覆合覆盖,磨耗重,但是牙都挺稳的。




(2)做好义齿整体的设计,重建咬合。首先确定垂直距离。

(3)做好根管、牙周等其它治疗后,牙体预备、面弓转移、二步法取模、做暂冠。





得到第一个工作模。

(4)返回技师端,用传统法做代型,上合架。




(5)对于附着体义齿,还需要用到特殊的精密研磨仪,兼具观测仪和研磨(金属、蜡等)的功能。先做义齿的固定部分,在这个案例中是冠桥。然后加工蜡型,用精密研磨仪调磨放附着体处,并安装附着体。



放置附着体时,冠内、冠外附着体也要放在牙槽嵴顶;根面附着体则放在牙体中心、根管处。




修整舌侧带状卡环:


(6)然后进行铸造(包埋、铸造、开圈、喷砂),得到冠桥基底并在合架上检查,抛光。然后堆瓷、试戴。



(7)先不粘固,而是第二次取工作模(集合印模,连带着冠桥),在冠桥里用树脂灌代型,其余地方灌石膏。



(8)用精密研磨仪研磨、抛光,用橡皮垫隔离附着体,硅橡胶翻制耐火模型。




(9)制作蜡型,包埋铸造开圈喷砂,得到活动部分,并打磨抛光。里面嵌入橡皮垫或者树脂垫,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就可以结合起来。




(10)打磨抛光,放回合架进行排牙、冲胶,形成义齿的活动部分,最后在合架上检查,出件。


3.附着体的选择

附着体的优势是美观(可以不暴露金属卡环)、舒适;对医生来说能收上来费,也是技术特色。在做之前,要和患者沟通方案(美学蜡型做好),熟悉各种附着体的应用,对患者有整体的治疗、修复设计思路。

各附着体的特点:






附着体义齿的设计比较多变,因为很多附着体之间可以相互替换。

4.其它附着体病例

病例2:
上颌套筒冠,下颌附着体。







病例3:
6颗植体,金属杆卡+外面包的白色材料(某种塑料?)。


病例4:
2个植体,根面球帽。

病例5:
4个植体,lokator附着体。其实2个植体已经足够义齿固位了,4个植体时患者取下比较费劲。

病例6:
同样是2个植体,根面球,类似lokator,但是lokator植体是凹陷的,这里是凸出的。

病例7:
2个植体,太极扣,但是植体不在同名牙上。没有特殊情况,还是设计成Cummer二类好一点。

病例8:
4个植体,杆卡。

病例9:
单侧的精密附着体义齿。当拧紧螺丝时,可将橡胶垫向近中推,增加固位力。


病例10:
氧化锆全冠做固位体,栓体栓道。用氧化锆时基牙远中不会用球形,颈部可能强度不够,还是栓道用的多。


5.其它细节

试戴和粘固时,都要把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一起往患者口内放,免得固定部分与活动部分分开就位时出现微小的位移;粘固时,在附着体的部分涂凡士林(栓体栓道,球帽等),以免粘固剂溢出到附着体处。
戴牙后的注意事项和其它活动义齿一样。

如果附着体义齿的活动部分丢了需重做,比较难做到严丝合缝(附着体部分难取模),可以口扫试试;或者无视附着体部分、做普通可摘局部。

第八章 套筒冠义齿

以套筒冠为固位体的局部可摘义齿,内冠粘在基牙、植体上,外冠刚性连接在义齿上,二者嵌合固位,越紧则固位力也越大(尤其是吃饭、咬紧以后),又称双套冠。相比卡环式修复体,优点是基牙受力均匀(刚性连接),美观(不露卡环,金属内冠时颈部可能露一点金属,可以做氧化锆。但是基牙上的饰面用的是烤塑,缺牙处用的普通树脂牙,会有色差,透明度差异),便于清洁(比附着体更好清洁),基牙缺失后修复简单(用自凝填起来就行);缺点是制作工艺复杂,需要用到固定桥和局部可摘的所有设备。

套筒冠的适应症范围也较广,可以做可摘局部的基本都能做套筒冠。基牙的预备量,比烤瓷多0.3-0.5即可。

1.套筒冠义齿的分类

(1)按内外冠外形分:a.轴面与合面直角相交,圆柱形、0聚合度。b.略有聚合度,医技分为2°、4°、6°。c.内冠根1/2轴面平行,冠1/2轴面内聚。聚合度的选择主要和基牙的情况有关,稳固的健康基牙就用小聚合度。
(2)按固位方式分:a.摩擦固位(即圆柱形)。b.圆锥楔合。c.用辅助件固位(很少见)。
(3)按材料分:钴铬、贵金属、钛、氧化锆、PEEK(聚醚醚酮)。其中氧化锆一般只做内冠(并且必须搭配PEEK或者金沉积外冠,否则瓷内冠易裂),PEEK只做外冠。贵金属一般是含金99.9%的金合金,通过沉积的加工方式做到外冠的内表面(下面可能是钴铬等其它金属),由于金的延展性好,所以内外冠比较密合,咬合时还能缓冲、比较柔和。普通的金属内外冠,固位力容易很大、不易取下,戴牙调磨又容易调太松,所以现在做的很少。

固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聚合度、轴面高度、内外冠材料控制,总之在10N左右即可。

2.套筒冠传统修复流程

附着体章节的病例2,下颌是附着体,上颌是套筒冠。




这里后续是几个病例,但意思是一样的。

在技师端,传统方法同样是精密研磨仪,做蜡型。其中黄色蜡柔韧性好,红色蜡收缩小,绿色是研磨蜡(脆,不粘研磨头)

上面的两个球是便于把内冠固位到印模材料上,形成集合印模,返回技师端灌树脂+石膏。





套筒冠的咬合记录,建议取完终印模后,让技师用初印模出一个合托、患者多跑一次,免得临床取的因为黏膜变化而无法用于石膏模型。流程是备牙-初印模-集合印模-咬合记录(技师用灌的树脂+石膏终模型出合托)-出件,患者到最后戴牙需要来5次(备牙+初印模,集合印模,咬合记录,试戴,戴牙)。

这里是临床使用的牙贴纸,更直观。


下右图的白色粉末是固位珠。由于外冠的外表面(也称饰面)是烤塑(光固化树脂),外冠的外表面与内表面需要通过机械固位,即固位珠(笔者猜测也是蜡)。

经过包埋、铸造、开圈、喷砂,得到外冠。下右图,外冠是钴铬+金合金,内冠是氧化锆。


制作饰面之前或之后,进行大连接体的设计与铸造,并焊接。


排牙,返回临床试戴,最后出件。

3.其它细节

(1)戴牙的时候主要是粘内冠,用粘全冠的材料即可。方法是把所有内冠都戴上,每次粘其中几颗内冠,清理一下周围的粘固剂,在粘固剂未干的时候放上义齿并咬紧;或者在内外冠之间涂凡士林,内冠放到外冠里粘固。总之必须要用外冠来纠正内冠的方向,有时候差50μm就不能就位。
(2)每半年复诊,如果牙槽骨吸收则重衬。
(3)内冠丢失,在基牙与外冠内面涂凡士林,把专用的可燃树脂(铸造树脂,高温后可以燃烧干净)调至稀糊期放入外冠内面、咬合,去掉多余树脂,将树脂交技师铸造。操作前和技师沟通一下。
(4)基牙折断,一般原因是没有及时重衬,修补义齿后要检查基托其它地方有无不密合。如果基牙不能保留则拔除后用自凝填外冠内面,等拔牙窝恢复后重衬一下;如果可以保留,对基牙预备根管、根充、预备桩,在桩道、内冠(放在外冠上就位后)内表面涂凡士林,用可燃树脂取桩核模,交技师制作桩冠。
(5)连接体折断,取集合印模,重新焊接到一起。有时可能需要把树脂牙取下来再焊接,几乎是重做了一次。
(6)人工牙脱落或崩瓷,取集合印模,加瓷或加牙。
处理问题时,首先分析原因,然后选择处理方式。

4.其它套筒冠病例

病例2:


病例3:
套筒冠很容易清洁,适合这种牙周差的患者。


病例4:
除了牙周差,套筒冠还适合基牙吸收的情况,因为各基牙受力比较均匀(而且备牙量多、基托扩展大,相较于固定桥,基牙受力更少)。当然,基牙太松的话还是需要拔,本例就是下面拔除后种4颗植体。



病例5:


修复好后戴了一段时间,右上基牙折断,按上面的方法做了桩冠。

病例6:

上面再种了2颗植体,增加固位力。套筒冠对前面的基牙起到部分牙周夹板的作用。



病例7:



进行拔牙、种植后,做套筒。


设计套筒冠+类似杆卡附着体(没有树脂垫)。


病例8:

这里设计了氧化锆内冠,外冠必须PEEK或金沉积。

试戴发现中线偏离,记号笔标记并调整。


病例9:
固位力设计过大(4个较高的基台)、义齿难取下;取模时偏差、义齿不能就位到底,患者吃完饭后食物卡在义齿组织面。

使用专门的染色纸+精密研磨,调外冠至固位力合适,能正常就位。

病例10:

氧化锆内冠+PEEK外冠。

病例11:


纯钛内冠。


PEEK、烤塑外冠,PEEK与金属大连接体之间需要PEEK杆才能连接更牢(笔者猜测PEEK连树脂,树脂连金属。不知道PEEK和金属能否直接做到一起)。


大连接体是纯钛。

病例12:

确定植体位置,做PEEK外冠。



B2近远中特意留下小缝。

笔者总结

总的来说,张兴明的可摘局部设计思想是:不覆盖基牙龈缘(多做舌杆而非舌板,舌腭侧也要离开龈缘一段距离),支托尽量放在远缺隙侧。基础的都是一样的,比如平衡力矩,支托制备。取模、咬合、选色准确,医生与技师沟通顺畅。以上设计思想在口腔修复学书上的示意图也是这样的。
可惜的是没有讲如何在全冠上放支托。

标签: none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