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缝合
    (一)缝合的要求及特点
    (二)口腔颌面外科缝合方法
    (三)牙周手术缝合方法
二、打结
    (一)打结的注意事项
    (二)打结实践

本文总结自人卫版口腔颌面外科学(第七版),以及其它网络资料。
本文首发于个人博客https://lisper517.top/index.php/archives/2241/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一、缝合

(一)缝合的要求及特点

这里只挑重点。

1.尽量垂直于皮肤、黏膜入针,这样可使进针点(切口两侧线头出来的地方,对于单纯间断缝合来说,实际上是一个进针点、一个出针点)间距等于或略小于皮下间距。皮肤间距大于皮下间距,易造成创缘内卷;反之则创缘外翻。当然,有时就是需要创缘外翻,比如唇腭裂手术需要形成唇珠时(但是此时用外翻的缝合方法,而非控制皮肤间距与皮下间距)。
为了垂直进针,可以改变持针器夹持缝针的位置,保持夹持处到针尖为1/4圆。比如半圆形的缝针,可以夹在正中间处;1/4圆形的缝针,夹在针尾处;3/8缝针,夹在中1/3与针尾1/3交界处。但是夹持位置也不必死板,进针时大概垂直就行了。

2.对游离的皮瓣、黏膜瓣,进针时,尽量从游离瓣的外侧向内缝(从表层进针,从深部穿出),否则容易将游离瓣撕脱。如果必须从游离瓣的深部进针,可以用组织镊(前面有尖齿的镊子)等夹住游离瓣,防止其受针头力量而位移。

3.注意用口镜阻挡,避免损伤病人脸颊、舌头。

4.对于大多数口内黏膜缝合,笔者推荐从颊侧入针、舌侧出针,这样线结自然打在颊侧,不挂舌头;第一针最好从近颊下针,这样打结处也在近颊,比较靠近口腔前部,好打结。

5.边距,指进针点与创缘的距离;针距,指同侧两个进针点之间的距离。边距与针距需要根据组织性质、缝合方法决定,以笔者的实践,一般拔牙窝黏膜缝合的边距和针距在3-5mm,也可以稍微增大。比如以普通的交叉褥式缝合不翻瓣的磨牙拔牙窝,拔牙窝两侧可以被视为软组织固定、已经被缝合,所以创缘颊侧的进针点差不多三等分拔牙窝,可缝合3x3到3x5mm,即9-15mm的拔牙窝。对于极易撕裂的软组织,比如舌组织,边距和针距应在5mm以上。对于硬腭,其张力较高,但黏骨膜也较坚韧,一般也是3-5mm。
最后,对于无张力创口,垂直进针会导致边距 = 缝针从深部出针时、出针点到创缘的垂直距离。如果缝硬腭这种比较薄的组织,可能垂直进针比较困难,可以适当改变进针角度,把夹持处往远离创缘方向移动。

6.进针后的用力方向。首先需要保证垂直进针,然后估计出针位置正确(不要越进越深,比如跑到颌面间隙里了)。如果进针后没有看到出针点附近的针尖,一定要顺着针的外形用力,即轻轻扭转持针手,比如缝拔牙窝时不要过度往前庭沟底或者牙槽嵴顶用力,那样会使缝针变形(拉直或者更弯)。正常来说,穿刺软组织并不需要很大力。如果持针器前端被邻牙或者软组织挡住,就把夹持处往针尾移、继续顺外形用力;若已看到针尖冒出,也可夹持针尖并顺着针的外形往外拉。

7.出针点,以单纯间断缝合拔牙窝为例,想慢慢缝就从颊侧入针、颊侧深部出针,想缝快点就从颊侧入针、直接衔接从舌侧深部再入针(需要增大边距)。

8.缝线,由多股线交织而成的棉线一般较容易缠软垢(线上摩擦力大),但是其更粗、不易撕裂软组织,软、线头不扎黏膜;尼龙线为单线,不易缠软垢,但是较细、相对易撕裂软组织,硬、线头易扎黏膜。下图为5-0的线,号数越小则越细。

9.在拔牙时可能需要翻瓣。以拔下8为例,纵行切口可能需要放到下7的远颊轴角,或者下7的近颊轴角,甚至下6的远颊轴角。纵行切口的位置也需要考虑缝合的便利性,如果患者颊侧牙龈较薄,缝合纵行切口后可能崩线(线切割软组织并穿出),此时可以考虑在下6的远颊轴角做纵行切口,在6、7之间的龈乳头缝1针单纯间断缝合,辅助固位。

10.如果线与针的连接方式类似家用缝衣针,从洞中穿线,而非线连死在针尾,则在拉线时需要注意。在把线从软组织中穿出时,最好持针器夹着线,或者夹在针尾的洞处,而非仅夹着针,否则易造成线与针分离、需要重新穿线。

(二)口腔颌面外科缝合方法

颌面外科书上这里写的比较混乱,可能口腔外科与普外科已经有语言隔离了。下面还是以普外科的命名为主,基本都以拔牙窝缝合为例。

1.缝合的分类方法

(1)分为间断缝合、连续缝合,间断缝合就是一针一针缝,慢、费线,但是创口更加对齐,不怕某一处断线。
(2)创缘内翻、外翻。笔者猜测,如果线横跨在创缘上方就是内翻缝合,因为线压迫创口使其向内;创口没有线横跨就是外翻。不过这也有例外,颌面外科书上说交叉褥式缝合有轻微的外翻作用。
(3)垂直、水平,以笔者的理解,在水平方向上的花样比较多就是水平缝合,否则是垂直缝合。
(4)按创口有无张力,分为原位创口缝合与张力创口缝合,两者的基本缝法一样,就是张力创口需要在缝合前做一些额外操作,以减少缝合张力。

2.缝合的方法

(1)单纯间断缝合

从颊侧表面进针,从颊侧深部出针,从舌侧深部进针,从舌侧表面出针。如果想缝快一点,则可以从颊侧表面进针后直接从舌侧表面出针。

(2)单纯连续缝合

对于较长的创口,用一条长缝线连续缝合。第一针就是单纯间断缝合并打结,但是剪线时只剪线尾这一根线,不剪带缝针的那根线。最后收尾打结时,把线圈留长一些,将线圈双线当作一根线,把缝针带的线作为另一根线,打结(建议用探针等钩一下线圈,找到它的中点)。另外,笔者推荐第一针从近颊进针。

第一针缝合、打结并剪线后如上图。

收尾打结时,把线圈留长一些,当作一根线来打结。
视频演示见 b站视频-单纯连续缝合 ,或者见下。

(3)连续锁边缝合

第一针打结、收尾打结和单纯连续缝合一样,只是多了锁边的步骤。笔者提醒,每次锁边之前把线分清楚,不要让线缠在一起,分清楚线后你就只需要简单地把缝针从线圈中穿过即可形成锁边。另外,可以从近中往远中缝,也可以从远中往近中缝,区别只在第一针打结、收尾结的相对位置;但是第一针及后续进针最好从舌侧进针,这样才能在颊侧形成锁边(舌侧锁边容易干扰舌头,很不舒服)。

锁边提供了更多的摩擦力,切口更加稳定,可用于连续多颗牙拔除的切口缝合。但是太长的切口也不要一针锁边,比如下颌整个牙槽嵴顶的水平切口,可以分3个锁边(左侧后牙区,前牙区,右侧后牙区),锁边之间还可以加单纯间断缝合。

(4)交叉褥式缝合

又称双间断缝合、双圈缝合、8字缝合,笔者更愿意称水平外8字缝合。先从近颊进针,缝一个单纯间断,然后针移到远颊、再缝一个单纯间断,然后打结,线结会打在近颊、方便拆线。


很常用,一般用于单颗磨牙,或者连续两颗前磨牙、前牙,总之切口在9-15mm左右。

另外还有一种方法也可缝出外8字,即近颊进针、远颊出针,近舌进针、远舌出针(上图中,虚线连接1与3,2与4),但是一般不这么缝。

(5)内8字缝合

笔者称水平内8字缝合,从近颊表面进针、近颊深部出针,远舌深部进针、远舌表面出针,然后远颊表面进针、远颊深部出针,最后近舌深部进针、近舌表面出针。水平内8字缝合的线在组织内交叉,和水平外8字缝合刚好相反,优点可能是线交叉在内部时更不容易缠食物。

(6)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

这是其最准确的名称,口腔颌面外科书称为纵式外翻缝合,或者纵式褥式缝合。口诀是“远进远出,近进近出”,从颊侧表面距离切口5mm进针,从舌侧距离切口5mm处对称出针,然后从舌侧表面距离切口2mm进针,从颊侧距离切口2mm对称出针。也可以反过来,“近进近出,远进远出”,更好缝一些。4个针点在一条直线上,且与伤口垂直。


其名称的由来,间断是指其并非连续缝合,垂直是指它在垂直于切口的平面上,外翻是指切口上方没有线经过、切口不受线压迫而自然外翻。

颌面外科书上推荐,为了防止创缘缺血,适当增加针距,并在两针间断外翻缝合之间,辅以单纯间断缝合。
最后,选择横式或纵式缝合,最好使创缘的血供方向与缝线方向一致。常规皮肤切口的血供多与创缘垂直,宜采用纵式外翻缝合;唇腭裂缝合硬腭,则用横式外翻缝合。

(7)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

颌面外科书称为横式外翻缝合、横式褥式缝合。从近颊表面进针(边距2-3mm)、近舌表面出针,(针距8mm左右)然后从远舌表面进针、远颊表面出针。


颌面外科书上推荐,为了防止创缘缺血,适当增加针距,并在两针间断外翻缝合之间,辅以单纯间断缝合;另外,为了防止缺血,横式外翻的边距不宜过宽,不应超过3-4mm。
最后,选择横式或纵式缝合,最好使创缘的血供方向与缝线方向一致。常规皮肤切口的血供多与创缘垂直,宜采用纵式外翻缝合;唇腭裂缝合硬腭,则用横式外翻缝合。

接下来的3种缝合方法仅作为拓展阅读
接下来的3种缝合方法仅作为拓展阅读
接下来的3种缝合方法仅作为拓展阅读

(8)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(Lembert缝合)

口诀是“远进近出,近进远出”。近点、远点边距分别是2mm和5mm。

(9)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

Halsted缝合,就是把两个Lembert缝合连起来了。其缝合深度比较浅,仅到浆肌层。

另外还有一种普通的间断水平褥式内翻,和间断水平褥式外翻刚好反过来:

(10)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

一般用于胃肠道、子宫壁。如果进针深达全层,则称Connell缝合:

如果仅缝合到浆肌层,则称Cushing缝合:

3.减张的方法

根据口腔颌面外科学,减张的方法有3种。对于拔牙窝来说,不必强行减张、关闭创口,因为基本上都无法完全关闭(除了一种情况,就是拔牙导致了较大的上颌窦穿孔,详见 口腔颌面外科-蒿文嵩(金英杰) );如果拔牙时有翻瓣,则一定要缝合关闭创口、尽量获得I期愈合。

(1)潜行分离

对于张力较小的创口,用锐刀、锐剪,在切口两侧皮下作潜行分离,使皮肤与深层组织分开。潜行分离的范围与创口张力大小呈正比。由于皮肤、黏膜的弹性较高,与深层组织分离后,可仅用皮肤/黏膜(最好是有角化层的黏膜)缝合,利用皮肤/黏膜的延展性,强行将创口关闭。

(2)辅助减张法

按笔者的理解,就是潜行分离后,用增加缝线或者胶布的方法,分担一些张力。
在口腔内潜行分离后,在切口两侧辅加几针缝合。按笔者的理解,比如潜行分离后用单纯间断缝合,那么可以在没有潜行分离的区域再辅加单纯间断缝合,因为潜行分离区域的缝合仅靠皮肤、黏膜扯着,所以加缝几针分担一下。这种加缝针的方法瘢痕较粗,一般不用于面部。除了加缝线,也可以用医用胶布辅助,将创口粘合。

(3)附加切口减张

附加切口也称松弛切口,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比较小的圆形创口,可以在两端180°延长创口(比如拔牙窝,沿近中、远中牙槽嵴顶切开,扩大创口。这里只是举例,拔牙窝一般不需要减张)形成梭形创口,最中间的张力就会减小;小的圆形创口也可以120°沿3个方向切,形成三角形创口。
附加切口的花样比较多,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。

(三)牙周手术缝合方法

牙槽外科与牙周外科的缝合,最大的区别,笔者认为是牙槽外科缝拔牙窝时一定有无效腔,但是牙周缝合则要尽量避免死腔。另外,由于牙周经常要让缝线在两牙触点与龈乳头之间,有时两颗牙挨的很紧,就需要回针,就是将线从龈乳头上方、触点下方穿过,尽量不缝到龈乳头。由于经常需要回针,在牙周缝合时尤其要注意把线理清楚。

接下来介绍缝合的方法:

1.单纯间断缝合

也称直接环形间断缝合。C图中,如果在两牙龈乳头缝,注意这一针不要缝到软组织。

2.8字间断缝合

这里是缝龈瓣,垂直向的8字。颊舌侧都是从黏膜表面进针。

从颊舌向剖面看,其呈8字形,所以笔者也称垂直8字缝合。

3.单颗牙双侧龈乳头悬吊缝合

利用牙齿,悬吊,固定颊侧或舌侧,一侧的龈乳头。

需要固定哪一侧(颊侧或者舌侧)的龈乳头,就从哪一侧的近中龈乳头进第一针,并且全程不要碰到另一侧软组织;第二针则是同侧的远中龈乳头表面进针。在B图中,回线时不要缝到软组织。

以固定颊侧龈乳头为例,总的顺序是:近颊龈乳头表面进针、近颊深部出针(勿碰到舌侧龈乳头) -> 远舌回针(勿碰到舌侧龈乳头) -> 掉转针头,远颊龈乳头表面进针、远颊深部出针(勿碰到舌侧龈乳头) -> 近舌回针 -> 打结。

4.单侧连续悬吊缝合

用于多颗牙,固定颊侧或舌侧,一侧的多个龈乳头。颊舌侧龈瓣复位后高度不同时,可以对颊侧、舌侧分别进行单侧连续悬吊缝合。

同样地,需要固定哪一侧的龈乳头,就从哪一侧的近中进第一针,并且全程不要碰到另一侧软组织。每次进针后,从对侧、隔一颗牙处回针。

5.双侧连续悬吊缝合

它的应用场景是颊舌侧龈乳头都需要固定,并且颊舌侧龈瓣复位后高度相同。

在单侧连续悬吊缝完最后一针后,绕最后一颗牙,到最后一颗牙的近颊回针,并再次进行单侧连续悬吊缝合。最后要绕第一颗牙一圈,再打结。

6.锚式缝合

用于最后一颗牙远中,或者非最后一颗牙的拔牙窝。进针点尽量靠近牙齿轴角处。

在远颊表面进针,到牙近舌回针,再从远舌深部进针,最后打结。

7.褥式缝合

下左图为水平褥式,下右为垂直褥式。

上图缝合方法的正式名称应该分别是间断水平褥式外翻、间断垂直褥式外翻。用外翻缝合主要是为了龈乳头、牙龈饱满。褥式缝合可以让创口无张力地获得I期愈合,其中水平褥式比垂直褥式的张力更小。

如果想关闭创口,间断水平褥式外翻后可以再加一针单纯间断。或者也可用改良水平褥式:

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的口诀是近进近出,远进远出。第一针从近创口处下针,好缝一些。

同样,如果想关闭创口,可以加一针单纯间断,或者用改良垂直褥式:

二、打结

打结也有一些学问。以下的内容,可以用鞋带或耳机线试试。

(一)打结的注意事项

1.结的种类

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:
(1)单结,最基础的结,只缠绕一圈的单个结。生活中也经常见到,比如系垃圾袋时。
(2)方结,由两个单结组成,且二者的方向相反。方向相反的结,在创口张力试图将结撑开时,结与结之间互相挤压,不易松脱。
(3)外科结,指第一个线结多绕几圈,增加摩擦力,第一个结就不容易滑脱(在第一个结刚打,第二个结未打时)。后续的结可以只打一圈,也可以都多绕几圈。
(4)滑结,与方结可以互相转换。打好方结后不要收紧,把鞋带的其中一端线用力拉直,就形成了滑结。在临床打结时如果没有做好手交叉、线交叉,就容易形成滑结。但是由于临床至少都是打三重结,只要最后拉紧就不会形成滑结。
(5)死绳结,或称假结,由两个方向相同的单结组成。承力只有方结的几分之一,缝合无张力创口时,也很容易松脱。

(6)三重结、多重结,结越多则提供的摩擦力越大、越不易松脱,在口腔内至少要打三重结,并且要注意方向。

2.结的方向

一个单结只有2种方向。在上图中的a图展示了一个单结,如果观察者位于该结的右侧则可以发现,白线从远离自己处到靠近自己处,是顺时针旋转的。
在b图展示的方结,同样在结的右侧观察,白线从远离自己处到靠近自己处,下方的第一个结是顺时针,上方的第二个结是逆时针,这就说明2个结的方向相反。
在e图展示的假结,同样观察,2个结都是顺时针,即方向相同。

在临床打多重结时,所有奇数结的方向是一致的,并且和所有偶数结的方向相反,这就保证了每个结与相邻结的方向都是相反的。

3.其它注意事项

下面的场景是与患者面对面,以患者右下磨牙拔除后的打结为例。

(1)收紧结扣时,尽量使线上的三点在同一直线上(以器械打结法为例,三点分别是持针器夹线处、结扣处、手指捏线处),否则易导致线松脱,或从软组织中撕脱。缝合拔牙窝时,为了做到这一点,需要将持针器夹线处、手指捏线处深入口内,手指捏线需要改为按线,即食指按着线,大拇指与其它三指环抱线;如果是手打结,则需要双手食指按线。

(2)为了避免滑结,需要使用线交叉法或手交叉法。以右下磨牙拔除,与患者面对面,单纯间断缝合为例,从颊侧进针、舌侧出针,此时带针的线在医生的右侧,线尾在医生的左侧。打结后,医生左侧的线需要往右侧去,右侧的线往左侧去,也就是带针的线需要交换到医生左侧,线尾到医生的右侧。

按笔者的理解,线交叉就是打完结后换手,打结前右手捏带针的线,打结后、拉紧时则换成右手捏线尾,双手不在胸前交叉。
手交叉就是不换手,右手始终拿带针的线,双手在胸前交叉。
另外,手交叉会更多地阻挡助手的视野,所以一般第一个结使用线交叉,后续则手交叉。不过这都是很细枝末节的问题,全程手交叉也不会有太大影响。

最后需要注意的是,不论单手打结还是器械打结,手交叉时,右手都要放在左手下方,否则线结会扭转360°,容易撕脱或松脱。下图中的下图,就是右手往左侧用力时放在了左手上方,导致线结扭转360°的情形。

(3)在打好第一个结后,需要把线尾和带针的线都引向一侧,拔牙窝缝合时一般是颊侧(因为结需要打在颊侧)。这主要是增大摩擦力,防止第二个结还未打上时,第一个结就松脱了。可以稍微想象一下,如果不把2根线都引向颊侧,则第一个结会悬空在拔牙窝上方,根本没有和黏膜接触,也就无从谈起摩擦力了,很容易松脱。第一个结建议多绕几圈,形成外科结,也是为了增大摩擦力。

除了以引向颊侧这种方式防止线结松脱,还可以先打一个滑结,然后再打一个单结,也就是常规的三重结,适合手不便伸入口腔时。但是这样打的三重结会比引向颊侧方式打的结稍微松一点。

最后还有一种方式,需要助手配合,即助手用镊子或另一个持针器压住第一个结,然后医生继续打第二个结。这种方式也适合手不便伸入口腔时。

(4)收紧线结时的用力程度,比如舌体或者薄黏膜这种易撕脱的组织,就不应太大力,只需适当用力、使创口关闭即可。

(5)剪线时留下线头的长度,口腔内至少应留5mm,以便于拆线。如果助手不方便在剪线时拉线,笔者一般会用持针器将2根线夹住(把线捋直,夹在2根线距离线结的距离相等处),把持针器放在患者围巾上、利用其重力使线绷直,但是剪线时需注意不要让持针器掉到地上。

(二)打结实践

打结方法主要有器械打结法、单手打结法(包括左手单手打结法,右手单手打结法)、双手打结法,双手打结法对于口腔医生来说基本不会用到。

1.单手打结法

参考 单手打结法-b站视频 。单手打结更多用于颌面外科而非牙槽外科,对于一般的口腔医生来说单手打结法更多起到装逼的作用。

笔者这里提醒:
(1)单手打结法,其名称的由来是只需要一只手动。以上面的视频为例,一开始演示的是右手单手打结法,左手其实可以完全不动,只靠右手进行打结、手交叉。除了右手单手打结法,颌面外科其实还要求练习左手单手打结,对于非颌面外科医生来说没必要。

(2)右手单手打结法,根据打结前、线的状态,可分为2种结,一种是线从小指下方绕到手心,并且向上,被食指和大拇指捏住(笔者称为1号结);另一种则是线从食指上方来,直接被食指和大拇指捏住(笔者称为2号结)。

(3)视频中是相当于在面前横放一根棍子,线绕过棍子后练习打结;颌面外科书上则是在面前竖放一根棍子,相当于磨牙拔除后、与患者面对面打结。笔者建议,在打第一个结之前把线理清(完全没有缠绕的状态),面前横放棍子时,右手捏下方的线头;竖放棍子时,右手捏左侧的线头。无论横放或竖放棍子,都做出1号结的起手式,第一个结打1号结,如此则系第1、3、5...个结(奇数结)时不需要手交叉,系偶数结时需要手交叉,口腔系三重结则只需要手交叉1次。

在颌面外科书上,第一个结打的是2号结,所以第奇数个结需要手交叉(三重结时,手交叉2次)。视频则演示的是笔者推荐的方式。

(4)最后,当横放棍子时,右手需要一直保持在左手的右侧,这个比较容易;当竖放棍子时,右手要一直保持在左手的下方,尤其是手交叉时。这也是为了防止线结扭转360°。

(5)普通的单手打结法,第一个结是单结。视频中也演示了单手打第一个外科结的方法。

2.器械打结法

在上面的视频中也有演示。笔者提醒:

(1)以患者右下磨牙拔除,面对面,单纯间断缝合为例,针从颊侧穿入,从舌侧穿出,然后打结。打结前,线尾在医生的左侧,带针的线在医生右侧,医生的左手需要捏住带针的线,然后右手拿持针器。带针的线把患者口腔分为了2部分,医生的左侧部分包含创口,右侧不含创口,笔者推荐持针器放在包含创口的这部分,然后靠在带针的线上,开始缠绕。

打完第一个结后同理,理清线后(也即线交叉后),带针的线跑到了医生左边,这条线将患者口腔同样分成了2部分,笔者还是推荐持针器从靠近创口的这一侧靠在线上。

这是为了保证每两个结之间的方向相反,即方结。也可以反过来,每次都把持针器放在远离创口的部分,但是一定不要一次靠近创口、另一次远离创口,这样会导致所有的结方向相同。

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医生的头和持针器保持在创口的同侧,比如说医生在创口的12点位,则持针器也要一直放在创口的12点位,尽量不要使创口在持针器与医生之间,这也是为了保证打方结。继续刚才的情景,患者右下磨牙拔除,面对面,单纯间断缝合为例,针从颊侧穿入,从舌侧穿出,然后打结。把持针器和右手放在患者的6点位(医生与创口之间),并且远离创口的这部分,然后你把右手往前伸、始终保持手上的持针器紧挨着线并旋转,就会发现当持针器放在患者的12点位时(此时创口在持针器与医生之间),它跑到了靠近创口的这一侧,即 6点位+远离创口 等效于 12点位+靠近创口 。如果你比较叛逆的话,也可以每次都保证创口在持针器与医生之间,但是这样比较别扭。

对于手交叉,刚好相反,需要一次靠近创口、另一次远离创口。

综上所述,影响打结方向的因素主要有:①选择线交叉/手交叉。②持针器从远离或靠近创口的方向接近。③持针器在医生与创口之间,或创口在医生与持针器之间。

(2)其它的注意事项和单手打结相同,打外科结、引向一侧、手交叉、三重结。右手拿持针器做手交叉时,同样需要注意右手始终在左手的下方,防止线结360°扭转。

标签: none

添加新评论

  • 上一篇: 合学
  • 下一篇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