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课 全冠设计

本文总结自2022年,张林的全冠修复课程视频。

第一课 全冠设计

评估风险,如果牙齿磨损较多,做全冠就容易老是掉。
尽量做平龈和龈上肩台。这里引用 口腔修复学 中的一段话:

修复体龈缘龋一般是因为不密合、无法自洁引起的,没有必要常规做龈下龈缘。龈下龈缘不密合时,可直接刺激牙龈,容易积存食物,不易自洁,不易取模,因此要求颇高,应慎重。一般应尽可能设计龈上、平龈的龈缘,除非如下情况:
1.龋坏、缺损到龈下。
2.邻接区到龈缘处,需要将接触面上移。
3.临床冠短,需要增加固位力。
4.患者要求不显露金属边缘。
5.牙根部过敏,常规疗法无效。
如果设计龈下龈缘,距龈沟底至少0.5mm。

如果要备龈下边缘,可以排龈后备成平龈。另外,一些外形凸度大且牙龈退缩的患牙,只能做龈上肩台,笔者最常遇到的是下45退缩。

书上说聚合度2-5°、最好是6°,临床上实际的聚合度一般在12-27°,和牙医的资历无关。Goodacre建议:
1.聚合度在10-20°。
2.磨牙预备体高度至少4mm,前磨牙、前牙至少3mm,低于此值应做额外的固位形。
3.预备体合龈高度比颊舌径应大于0.4(不是很重要)。

预备量,可以参考口腔修复学书,不过上面有些观点已经过时了。按笔者的标准,PFM和氧化锆/氧化铝的切缘合面备1.5mm,舌侧窝、轴面、肩台1mm即可,也有说合面的功能尖1.5、支持尖1mm(见 口腔修复学 ,修复学书里正文和附录实习的说法不一致,毕竟一本书是很多人写的),笔者觉得没必要,而且新手也不容易做到。对玻璃基全瓷冠,多预备0.5mm,即2mm和1.5mm。

车针的选择,张林使用专门的预备套装。笔者则习惯只用一根蓝色TR-13、12或者11(如果器械放不进去则用短一些的。注意TR-13的末端直径一般为1.8,TR-12、11为1.6mm,具体的参考产品说明。如果末端<1mm,龈缘需要在外侧扫一圈,或者换更粗的车针备肩台),备舌侧窝则加用火焰车针。因为笔者实习跟的修复老师就是基本上只用一根。

预备的过程,笔者一般是合/切->颊->舌->近远(->舌侧窝)->肩台、线角精修。合/切每个牙尖/切端做1-3个定深沟,合面窝沟也可以用球钻定深+磨除,颊舌做2-3个定深沟。注意保留合面外形,另外注意后牙功能尖的外斜面(上舌尖舌面,下颊尖颊面)备出长1.5mm,与长轴成45°的斜面(这个稍微注意一下即可,因为合面外面一圈要把线角磨掉的,一圈差不多都有1.5mm的斜面)。有说前牙切端舌侧也要备斜面,这个看情况,因为有些时候备了斜面发现切端太薄了;唇舌面外形凸度大的,分龈1/3、中1/3、合1/3备(一般分两段就够了);邻面,如果怕磨到邻牙可放成形片,更常用的做法则是邻面磨出釉质薄片。抛光,用矽离子意思一下就行了,因为笔者认为保持预备面适当粗糙可以增加粘固力(精抛后预备体可以做到加点水就能粘固,主要是大气压力的原因,感觉没太大必要)。取模,可以带着排龈线取,或者把排龈线取下后马上取。如果龈下边缘,不建议口扫。

其实全冠预备没什么好讲的,自己多练习即可,但是也不能光练习,可以练习2次全口牙体会一下,然后看别人备牙的视频,再继续练习,不要闭门造车。笔者建议用加成型硅橡胶对自己的牙取粉红超硬石膏模,全部备完后在硅橡胶里倒稀一点的白石膏、把超硬石膏放到位,固化后把每颗牙近远中、颊舌向剖开检查预备量。另外,练习时或者临床上可以保留后牙颊舌向牙尖嵴、颊舌轴嵴,这样可以在预备时就看到预备量;或者预备前取1-2个导板(颊舌向、近远中向分别剖开),更直观。在口内操作时,尽量直视预备的地方。

另外,张林分享了一个关闭上前牙黑三角的方法。一般邻面触点离牙槽骨5mm基本上龈乳头就能填满龈方外展隙,所以在备完牙后,麻醉情况下用牙周探针用力插到底,在前牙表面标记出5mm处,水平磨出一浅沟或点,与技师沟通此处做触点。

其它的细节:
1.从合/切方向观察肩台时,最好只用一只眼。

标签: 口腔修复学, 全冠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