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习系列课程1——口腔临床基础
第一章 体位
第二章 握持姿势
第三章 口镜的使用
本文写于2025年,由笔者从网络资料及书上总结。
本文首发于个人博客https://lisper517.top/index.php/archives/3813/
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最近来了一批实习生(口腔、口技),需要进行讲课。本文为系列课程的第一课,内容主要来自 这位up 。
第一章 体位
如果体位、发力姿势不正确,容易导致腱鞘炎、肌腱炎、腕管综合征、颈椎病等,尤其是长时间保持错误的姿势。在接诊下一个患者之前,可以拉伸或者活动一下,放松肌肉。保持健康的体位,才能尽可能延长职业寿命。
另外,以下只是推荐的姿势体位,也可以自行调整,大的原则是保证视野、同时保证自己放松。
一、中性体位
采取中性、平衡体位,不要因为治疗快结束了就保持错误的姿势。总之是最放松、最自然的姿势。
1.低头或背前倾小于20°。
2.不要耸肩(抬肩),屁股放在椅子中间、重心不要偏向一边。
3.前臂(上臂)向外张开小于20°,大概在腰附近。
4.前臂抬起不超过60°,最好平放。
5.小指略低于拇指。
6.手与前臂基本在一条线上。手腕这样保持中性位置时,握力最大,最不容易酸痛。
二、坐姿
1.使用有腰托的医生椅(而非护士椅),屁股坐在椅子最后,增大屁股与椅子接触的面积。
2.调整腰托高度、角度,向前倾约5°,轻轻托起腰椎,维持正常的脊椎曲度。
3.调整座椅高度,双脚、大腿与地面平行,小腿与地面垂直。双腿最好打开,使屁股、双脚呈三角形(从上方观察)。
4.放松肩膀,将手臂放在扶手或者患者头部作为支撑。
5.上半身最好成一条直线,或者前倾小于20°。
三、患者体位
1.治疗上颌时,最理想的是患者头与脚平齐或者头略低于脚。
2.调整椅位头托,使患者处于仰头状态。但是有些喉咙敏感的患者可能容易呛水,因为这个姿势时,水更多流到腭舌弓。
3.治疗下颌时,椅背稍微抬起15-20°,患者处于低头状态。
4.不论大人或小孩,都应让患者把头放在头托上。
5.让患者左右转头,方便看清视野。也可以左右摆头,但用的少。
6.患者大概在医生双腿之间,或者与医生手肘平齐。
四、灯光
包括直射和反射2种。使用反射灯光时,助手可通过治疗区域有无光斑(口镜反光)来调节灯光。如果有放大镜、显微镜带的灯光就更好了,或者单纯戴一个光源,眼睛看哪里、灯光照哪里,避免手或者头部挡光。笔者是比较推荐转角式放大镜,可以强迫医生采用正确的体位。
五、时钟体位
一般来说,口腔医学专业不太建议左撇子报考。大多数情况下,医生都会坐在患者的右侧,如果坐在左侧会侵入助手的空间(如果单人操作则无所谓)。
各时钟体位的姿势大致如下:
治疗不同牙面时,大致的时钟体位。患者可以左右摆头,因此点位也不是非要太死板。
1.前牙右侧面(近术者面,如果术者在患者右侧时),选择8-9点位。
2.前牙左侧面,选择11-1点位。
3.后牙右侧面,选择9点位,患者左转。
4.后牙左侧面,选择10-11点位,患者右转。
第二章 握持姿势
一、改良握笔法
在口腔器械中,牙周刮治器械的握持要求是比较精细的,所以这里以牙周刮治器械为例。牙周器械可以分为柄部、颈部、工作端3个部分。
握持器械的姿势,最常用的是改良握笔法。
更具体来说:
1.用食指和拇指分别夹在器械柄部两侧,柄部根方搭在食指下方关节到虎口之间。
2.中指在食指前方、位于颈部。
3.无名指、小指一起作支点,或者也可以仅小指作支点。
4.手指短时,手可以更弯曲一些;手指长时则更直立。
二、如何避免手部劳损
1.选择合适大小的手套。
2.避免关节过度伸展、反向弯曲。
3.修剪过长的指甲。
4.锻炼手部力量,尤其是较瘦弱的医生。比如康复训练泥,握力仪等。
第三章 口镜的使用
一、口镜分类与作用
常用的口镜包括平面镜、凹面镜、显微口镜(前反射)。
口镜的作用有:
1.获得间接视野。
2.牵拉软组织。在用口镜牵拉时注意两点:
(1)不要用口镜紧压牙槽骨,会使患者疼痛。除非是打麻药时想分散患者注意力,但也应轻压。
(2)有时患者唇颊肌力量大,医生手部力量弱时可能会用牙齿当支点将黏膜拉开,这样可能造成牙齿松动或者黏膜溃疡。
3.间接照明。
4.透照法检查龋坏、牙石等。临床也常使用光固化灯(记得护目)来透照检查。
二、口镜的使用
使用不同的时钟体位与口镜位置来间接观察牙面:
三、防止口镜变花
变花的原理是油或水在口镜上形成小液滴。
1.使用防雾口镜。
2.用患者颊黏膜对口镜加热、擦雾。
3.使用手机前空踩一下,排出保养油。
4.让患者鼻子呼吸,勿嘴巴哈气。
5.用防雾液或者碘伏、湿纱布擦拭口镜。
6.实在不行就慢慢操作,做一点、对镜面喷水、看清后继续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