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前牙美学充填
第二章 后牙形态堆塑
第三章 其它充填

本文记录一些临床及别人分享的病例。
本文首发于个人博客https://lisper517.top/index.php/archives/2927/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第一章 前牙美学充填

一些涉及美学区的充填。

(一)2024-7-20

15y女,患者对美学要求不高。需要充填AB2近中,AB1近远中,A2舌隆突顶。下图中,左上、右上图为本次充填的A2近中、A2舌隆突、A1远中。首先尝试上障,可能是孔位之间距离太近,牙间的障布放到龈下后老是弹起来。

刚开始去腐就发现A2巨大穿髓孔,死髓。A1近髓痛。

用钙思莫对A1盖髓并遮色,用松风F00将A2穿髓孔暂时封闭。洞缘备斜面,斜面的长度大概2mm,深度估计在0.5mm左右。下图中,左下图为松风Beautifil II A2比色。


取硅橡胶背板,快机修整,三用枪冲洗,酒精擦干,用松风F00-A3直接打舌侧背板、邻壁。

用F00-A3充填到距离斜面约2mm后,开始用Beautifil A2充填(A2牙则是用A1色)。充填达斜面后,龈方1/2洞仍全部用A2色,向切端用Beautifil Inc(釉质色)并使Inc逐渐增厚到斜面的全部0.5mm。想法很美好,但实操起来发现根本判断不了深度,用LM的充填器十分坑洼,从切端也看不清。

由于只用了LM的圆头充填器拍树脂,唇面坑洼不平,A1又打了点F00-A3;A2则打了F00-A3加乳白色。

出现的问题:
1.橡皮障上不了。下次把孔位间隔加大。

2.比色感觉融合的天衣无缝了,结果补出来以后还是有色差。可能的原因有:
①最后一层打了F00-A3。下次如果用固体树脂,用干毛刷抹平、不加流体。
②无法感知深度,不能保证唇面最后一层留下0.5mm给body色,后面抛光磨的很多,可能透出下面的F00-A3了。用LM测量尺。
③比色有问题。多加几个色,相机拍照后在电脑上改变对比度。
④Beautifil II有问题,可能太透明了,可以尝试只用流体,A3+乳白、明黄自己调。
⑤抛光不够,只抛了矽离子、橡胶尖。应该用橡胶轮、羊毛轮再抛。

3.A2没酸蚀就做背板,然后又把背板敲掉重新酸蚀,A2近腭留了一块酸蚀前的树脂。当时成形片被这块树脂挡着放不下去,还以为是烂的太久、A2向近中移位了。下次修掉。

4.A1近唇龈方透黑色,肉眼看比较明显。应该用钙思莫把黑色遮完,近唇龈方表面放偏黄一号的树脂抵消钙思莫的白色。下图是另一个病人,用钙思莫垫底,把黑色、钙思莫的白色都遮住了,从远中看又有点偏黄,从近中看则还好(近中有些白斑没去,在白斑表面覆盖了少量树脂),使用的是F10-A1+明黄色。

5.洞缘白线,感觉是斜面透出来了,Beautifil的遮色性能不够,或者固体树脂和斜面不贴合。下次试试用流体+明黄、乳白自己调。

6.没有做唇面形态,感觉这个患者唇面就没有什么形态(也可能是笔者观察的不够仔细),唯一需要的就是加点白斑。

7.A1刚充填完时只有近唇透黑,第2天复诊时一圈的边缘都透黑,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牙髓受到刺激后发生炎症反应,有一些渗出液到了树脂与牙本质交界处,填充了牙本质小管,导致牙本质的折光率改变。另外,复诊时的指状突更明显了(没有处理的B1也是),可能是炎症反应,也可能是复诊时刚刷过牙。

8.该患者是未成年人,A2当时只充填,要征询家长的意见才能RCT,结果第二天唇侧、嘴唇就肿起来了,应该是细菌从附着态转为游离态后大量繁殖。根管封氢氧化钙大约1周后消肿。

(二)2024-11-3

F,17y,AB1近中,A1远中邻面龋坏,患者做普通充填。
1.第一次就诊
术前照,可见龋坏部位透黑:

去腐后,从唇面观察隐隐透一点黑(忘记拍照)。上透明的聚酯成形片,登泰克37%磷酸酸蚀(这款到处乱流,毫无成形性,不适合选择性酸蚀),3M BSU八代粘接剂处理(吹20s左右,比较久,因为刘婧晋说粘接剂吹薄一点无所谓,已经渗透到玷污层了。而且也要吹薄以避免粘接剂的黄色干扰),3MZ350流体A3单色分层充填(选A3是因为患者门牙比较偏黄),矽离子、抛光条抛光。

充填后即刻比较一般,肉眼下感觉颜色稍微偏差了一点点,内窥镜打光没拍出来。

2.复诊1
2周后复诊,3个充填的地方都隐隐透灰。内窥镜的光太强了,没拍出来,实际上肉眼观察是明显有点偏灰的。唇面观不是洞缘发灰,而是中心发灰、往洞缘变白,洞缘不太灰;舌面观是仅洞缘的牙体发灰,中心的树脂很白,牙体与树脂没有过渡,这就是没有做洞缘斜面的表现(不过舌面一般也不需要)。

其实充填后1周就已经这样了。

总结:
①刘婧晋的说法是:从舌侧入路去腐时,只要唇面透黑,就应把唇面完全去净,以获得美学效果。笔者去腐可能太手软了。
②如果非要保留唇面,笔者认为可以在唇面比色后,整体再用偏白一个色号,或者舌侧洞形底部用遮色树脂(遮色最强的垫底硅酸钙、遮色弱一点的3M膏体-A2)。因为舌侧入路进行充填、唇面透黑,应该是牙体与树脂的折光率不同导致的,更多的光线透过了树脂,那就增加白色。已经补完之后,可以在唇面增加白色染色流体树脂来补救。
③刚充填时颜色还算接近,充填1周后发灰,笔者还是认为应该是备洞时刺激牙髓,导致后续轻微的牙髓炎症,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增多,类似毛玻璃抹水。解决方法同样是想办法增加白色。
④美学充填有做法是釉质用唇面比色的色号,牙本质用偏黄一色。在舌侧入路应该不适用,比如本例中可能使术后更发暗。

(三)2024-11-30

F,13y,B1近中龋洞,普通充填。该患者刚开始正畸3月,B1松I°。
1.第一次就诊
第一张的前三张是术前照,其它是去腐后:

去腐时,笔者试图用直径1mm的小球钻把釉质边缘的白色浅龋去掉(金英杰,有老师说邻面洞充填要把釉质边缘白线去干净,因为无法再矿化),却一直不见白线减少。稍微思考了一下,不需要再去腐了,因为:①白线可能是釉质厚度差异或者角度问题导致的视觉效果,也许并非釉质浅龋。②门牙用牙线自洁比较简单,也就是洞形边缘已在自洁区。

在唇侧洞缘用黄标做出了约1.5mm斜面,矽离子、毛刷抛光。还是到处乱流的登泰克37%酸蚀,然后豆瓣金属成形片竖放+2504牙胶尖3根,3M BSU八代处理,吹很薄,松风F03-A2单色分层充填。术后肉眼下,感觉正面观察时颜色很接近,与病人面对面、从病人右侧观察时树脂与牙体的分界线则稍微明显一些(笔者认为从正面观察和侧面观察也许不能兼得,必须要舍弃一个)。

釉质洞缘白线,斜面范围,如下图所示。

2.复诊1

(四)2024-12-16

F,24y,6岁时B1远中磕缺了一角,无其它异常。该患牙合龈向较长,比A1还长一些,属于较长的卵圆形,牙列稍微有些不齐。下图中,每次固化后拍一张。

预备前比色,在B1唇面近中到远中分别是松风F00-A2、F00-A3,3MZ350流体-A3。可以看出3M的透明度最差,显得最白。然后用黄标在唇侧备出约1.5mm斜面;由于缺损不新鲜,在舌侧也用黄标打了一薄层。然后矽离子、毛刷依次抛光。由于缺损小,基本全是釉质界面,只有中心露一些牙本质,所以进行全酸蚀。

酸蚀后用3MSBU八代粘接剂,涂擦约20s,中等气流吹约15s,光照固化。3MSBU成膜厚度5-10μm,比可乐丽SE-Bond六代薄很多,感觉对颜色、强度的影响小。用透明聚酯片+手指做舌侧背板,打F03-A3。因为手头的材料有限,想简单做牙本质-牙釉质分层充填。

这个洞形整体是唇面小、舌侧大,斜面的长度就比较重要。F03-A3打完背板,修补背板底部的洞,然后用F00-A3继续充填。上图中的下两张图就是分2层补完F00-A3后的状态,可以看到右下图的F00-A3已经补到切缘了(此时A3在龈方与唇侧斜面平齐、切方则弯向舌侧,大概留下1mm的唇侧空间),其实左下图F00-A3的范围可能更为合适。

在左上图中,盖了一薄层F00-A2,模仿釉质层,可以看到一下就变白了,但肉眼下看还是有点偏黄,于是后续继续用更遮色的3MZ350XT-A3充填。上图的左下图为修整前的状态,可以看到颜色还是比较接近的;黄标、矽离子、毛刷尖端、毛刷侧面依次修整抛光,右下图为结束后吹干时的状态。

上图的右下图为湿润下的状态,可以看到有些偏黄。

总结:
①修整前效果更好,修整后发黄,可能是F00-A3打的太多、留给F00-A2、3M-A3的空间不够,修整时不得不去掉很多切端唇侧的白树脂。充填时需要做到心中有形态,从更多角度观察,从切方到龈方留下更均匀的空间给唇面树脂。
②用的树脂不够偏白。这个其实也可以解决,笔者发现钙思莫或者其它硅酸钙材料就非常白、不透,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混在普通树脂里,甚至说可以在距离唇面1mm时用钙思莫做一些个性化的白斑,当成白色染色树脂用。
③这次做的斜面长度是够的,有点显分界线的原因主要是修形时把白色树脂修的较多。

(五)2024-12-30

M,21y,B34颊面、邻面龋坏。
①患者的牙齿普遍偏大,上6和笔者的拇指盖差不多了,近远中径恐怕接近2cm;脸型却不算方正,170cm左右瘦高小伙,因为牙齿唇颊面太大、所以弓型是从2开始转角的尖圆形,正面观(椅位上观察,距离约40cm)看不到上3远中,只能看到上3近中唇面,约3mm宽。

②AB3的切缘磨耗比较厉害(见下图中的右下图),尖牙保护合,可以注意到B3的牙尖顶非常偏近中,这是磨耗后的表现,个人感觉这个磨耗速度偏快,但也不算异常。

③从颜色来看,可以发现釉质非常透,颊面的近远中边缘、切缘呈白色,中央呈明度较高的黄色,B3的远中边缘因为龋坏而略微发灰,远中唇颈部白色脱矿+一个比较干净的小洞形。

④这次使用的材料包括松风流体BEAUTIFIL FLOW PLUS的F02-A3、F03-A2,3MZ350XT膏体的BODY色A3.5,登泰克国产高稠流体A3(也可能是A2色,记不清了)。这次打算使用F03-A2而非更透明的树脂来模仿邻面釉质的透白色。

邻面去腐时从颊舌侧入路,这被称为槽状洞形;从合面入路则一般称为箱状洞形。去腐干净后做约1.5mm斜面,矽离子抛光洞缘、斜面,2%氯己定棉球止血,对B4进行无成形片充填,隔湿、酸蚀,2%氯己定处理,3MSBU八代粘接剂处理1次,洞形底部填F02-A3,最表层约1mm涂F03-A2,然后修整抛光。不用成形片,主要因为洞形太小,用成形片的话一般是先顺着成形片堆邻面甲壁、再充洞底,但是洞形太小的话注射头伸不进去,不上成形片反而有更大的活动空间。B4充填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,这可能也是因为洞形太小。从B4的正颊侧观察,斜面比较明显;但是从偏近中的角度观察则斜面不明显,应该是因为从偏近中的角度时视线与斜面接近垂直。

修整B4后再次用2%氯己定止血,然后B3上金属成形片,可以卡紧所以没有放楔子辅助。用F03-A2打洞形与成形片交界处、堆甲壁,F02-A3填内部。填到斜面以后感觉有些偏黄,最表面用F03-A2覆盖,大概是1mm厚。此时的效果如下图的右上图所示。

B3修整完毕后感觉偏白,而且唇面洞形的中央被修的凹下去一小块,于是用3M的A3.5充填表面约0.5mm,用登泰克高稠流体A3在3M膏体的边缘打一圈、模糊膏体的边缘,然后再次修整,最后的结果如上图中的下面2图所示,右下图是更偏近中的视角。笔者发现登泰克高稠流体打出来偏白,固化后偏暗黄色,它在固化前后的颜色变化比较大;而且有时打出来发现它分层,像是3MSBU+白流体的混合物,可能是树脂基质和偶联剂之类的分层。

总结:
(1)笔者目前对美学充填有2点体会:
①充填过程中多角度充分观察,到斜面以后可以停一下,比如做了45°、1.5mm斜面,剩下的空间约1.5mm/根号2即1mm,留下做最后的调整,让颜色更偏黄或偏白或者维持原状。要注意距离充填后的外表面均匀留下1mm的空间,否则修形时又会修掉。修形后如果不满意,也可以均匀磨除表面的1mm,重新充填。

②对于洞底怕穿髓而留下的黄棕色牙体,难以利用,建议用强白色遮色完全遮掉,比如钙思莫。尤其要注意一些30岁以下的患者,笔者遇到过2次,充填后即刻颜色比较接近,过一周发现变暗了,个人猜测是牙髓受到刺激后呈现炎性水肿的状态,牙本质小管的渗出液增加,导致牙本质小管通透性增加,类似毛玻璃抹水的原理。

(2)该患者B3从近中观察时斜面比较明显,笔者认为是因为从近中观察时视线与斜面接近于平行,光线折射比较明显;而从B3的正唇侧观察时视线与斜面有一定的夹角。下次需要注意从正面观察时视线与斜面的夹角,可以做更大角度的斜面,或者干脆不做斜面。这颗B3感觉不做斜面也许更好。

(3)固有唇面修小一些感觉更秀气、灵动,大范围的固有唇面则给人感觉方正、蠢笨。该患者的牙齿普遍较大,参考充填前的形态,没有把固有唇面修小。

2.复诊1
又出现了补后发黑的现象,更透明了。

(六)2025-1-25

F,38y,B2陈旧充填物继发龋,B12间隙,RCT+赠送树脂充填,笔者进行美学充填练习(不关缝),风险较小,因为后面也要做全冠的。使用了登泰克37%磷酸;3MSBU八代粘接剂;3MZ350XT流体-A3,松风Beautifil Flow Plus-F03-A3,国产登泰克高稠流体-A2,3支都是流体树脂。
术前CT:

术前口内(右下图),口内正常牙的周围显白、釉质透明度不高,中心显淡黄:

进行RCT,去腐、备唇侧斜面。这次备的时候从B2的正唇侧观察,备到大约2mm。洞形在舌侧有倒凹。


以下每次光固化后拍一张照,顺序是左上->右上->左下->右下。首先用3M-A3补了底部的一点开髓孔,其实有点失误,因为一般都是用便宜的登泰克补开髓孔的。3M的遮色能力太强,其实固化后比松风普遍白一些,笔者感觉3M-A3比松风A2还要白。

①松风A3堆了一点侧壁。
②登泰克A2补开髓孔。
③登泰克A2补完后从唇侧观察。
④登泰克A2补舌侧背板。

①登泰克A2补完舌侧背板。
②登泰克A2补完后从唇侧观察。
③登泰克A2补完后从唇侧观察倒凹部分。
④3M-A3补唇侧。笔者吸取以前的教训,为了防止补牙后过了一周又变色,干脆用遮色最强的3M来补到平齐斜面,然后在斜面层内见机行事。

①3M-A3补唇侧。
②3M-A3补唇侧到平齐斜面,注意给唇侧留下均匀的约1-1.5mm空间。这里的关键是不要在紧贴成形片的地方(侧壁)加太多3M-A3,导致侧壁剩余的空间不足1-1.5mm。甚至侧壁留到2mm空间也可以,因为这里对颜色的影响不如中央。
③F03-A3补唇侧,可以发现一下就变黄了。补斜面层内时,每层少补一些,白了加黄色,黄了加白色,牙本质、侧壁的牙釉质可以分别补成偏黄、偏白(也可以不区分斜面层内的本质、釉质,还是因为侧壁颜色影响不是非常大),总之见机行事。
④F03-A3继续补唇侧。

①登泰克A2补唇侧。登泰克这个树脂固化前后差别挺大的,固化前偏白,固化后偏黄,而且是比较透明的黄色。这里用登泰克是想做出比较透明的黄色。
②登泰克A2补完唇侧。
③黄标修形,邻面抛光条、矽离子抛光后,湿润状态观察。
④干燥状态观察。干燥状态下,肉眼观察斜面远离树脂的最外侧有一条物理的分界线,颜色上倒没有白线,感觉是抛光还不到位,或者可能登泰克树脂抛光时比较软。另外干燥+肉眼时感觉补的一块稍微有点偏白,可能是3M堆到了斜面的原因,下次可以少堆3M、多堆松风。

最后是试尖、根充片。

总结:
(1)黄棕色牙体去干净,用遮色强的3M补牙本质层,补到斜面后再见机行事。
(2)加强抛光。
(3)3M可以不堆到斜面,具体根据需要,想偏白就在内核多堆3M,想偏黄就在表层多堆松风。

2.复诊1
怀疑登台克树脂太软、不利于抛光,这次使用松风BFP F03-A2在树脂表面薄薄打一层(主要是树脂与牙体交界处),黄标矽离子抛光,更自然了。但是仔细看,发现牙本质近中切角有些透黑,而且有一条线延伸至切缘。下次考虑把舌侧全部去完。



(七)2025-1-26

M,23y,3年前B1摔断做了RCT、烤瓷的金属桩冠(笔者说的桩冠指桩核一体冠),反复掉落。一个朋友,自愿让笔者进行美学充填练习,后续也要做全冠。使用了登泰克37%磷酸;3MSBU八代粘接剂;3MZ350XT流体-A2、A3,松风Beautifil Flow Plus-F03-A3,国产登泰克高稠流体-A2,4支都是流体树脂。
术前CT:


CT可看出:
1.骨内根长10mm。以唇侧为参考点,根长约15mm,尖端5mm有根充,剩余10mm可打桩。

2.打桩的要求:
(1)桩直径为根直径的1/4-1/3。
(2)打入桩后根尖保留3-5mm的根充材料。满足。
(3)骨内桩长度≥临床冠长度。从CT上测量,A1临床冠约9mm,10≥9,满足。
(4)骨内桩长度>骨内根长度的1/2。5=10*1/2,基本满足。
以前强调的是桩长度为根长度的2/3-3/4,现在最后两点也适于牙槽骨吸收的情况。

3.笔者一般优先满足深度要求而不怎么关注直径要求,因为:
(1)要求模糊不清,根径到底是上段,中段还是尖段。
(2)预成桩的直径是从头到尾基本不变的,没有更加个性化的选择。理想情况下,应该是上、中、尖段都达到根径的1/3,就需要用铸造桩,但铸造桩缺点很大,比如说弹性模量比牙本质大太多,造成根尖应力集中,一旦折裂通常都是不可修复的。
(3)预成桩系统其实是桩+树脂共同替代了传统的铸造桩,二者共同构成了桩,也就是说桩径始终是根管内的全部可用直径。桩+树脂系统(20GPa左右)与牙本质(18GPa左右)的弹性模量接近,即使折裂一般也是可以再次修复的。


①、②:处理前。
③:局麻下携热器切龈,酸蚀5s(主要是去除杂质,不能过多酸蚀牙本质),用有龈下突起的成形片排开牙龈,3MSBU八代处理2次,松风F03-A3流体(这个颜色不重要)龈壁提升。其实这种情况应该做冠延长(提升高度超过3mm,腭侧龈壁已经在骨面下了),但患者比较赶时间。前牙舌隆突至关重要,若完全失去腭侧的牙本质肩领,前牙的强度会大大降低。
④:龈壁提升后腭侧观,可见周围一圈白色牙龈,被挤压的很厉害。

①:龈壁提升后根管内。
②:2%氯己定冲洗+超声荡洗后根管内,可见牙胶疑似被戳了个洞。用氯己定而非次氯的原因,是氯己定有益于牙本质粘接,且对粪肠球菌(经常在RCT失败的根管内发现)比次氯更有效;而次氯的强氧化性可能轻微影响树脂聚合。这个其实也没有太大影响。
③:携热器+加压器把牙胶重新压平。
④:ParaCore(dentin色)+1.5号纤维桩,打入8.5mm(以唇侧为参考点)。当时没有找到更细的桩。该根管较粗大,1.5的桩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(末端可以摆动,近远中向的摆动幅度大概5mm),换更细的桩也许并不太好。虽然说桩+树脂可以看做一个整体,但还是在合理范围内尽量让桩占的直径更粗。而且即使桩没有达到长度,树脂也会向根方再延伸一些。由于有摆动幅度,固定桩的时候需要注意尽量沿长轴方向。从后面的结果来看,这里桩有点偏了,不过这种临床冠完全缺失的本来也不好确定长轴。

①、②:由于有纤维桩支撑,选择直接用成形片做背板。按正常的流程,应该取分析模做硅橡胶背板。工作过一段时间后,笔者发现其实做事百无禁忌,从来没有人规定必须怎么做,要学会最大化合理利用手头现有的工具。
③、④:3MZ350XT流体-A3做背板。A1牙呈现比较不透明的白色,与3M-A2较为接近,所以牙本质用黄一号的A3补。另外A1唇面基底是黄色,但有散在的白色龋斑。

①:继续做背板。
②、③:远中龈壁提升。
④:继续做背板。

①、②、③:撤下成形片后。这里已经可以看出,因为成形片拿歪了,B1的近中舌面太靠舌侧,会影响咬合。唇面注意留下树脂空间。
④:舌侧加树脂,使舌面更加圆滑,后续车针修整。

①、②、③、④:在唇面龈方1/2使用登泰克A2,切方1/2使用3M-A2流体。

①:唇面补完后。
②:唇面初步修整出平滑的外形。
③:切端观察,B1的近中向舌侧偏斜。打算调合后再做调整。
④:舌侧修形前。

①:调合完成后。使用100μm蓝色,将ICO、前伸调至无咬合接触。
②:调合完成后从切方观察。此时AB1的切缘比较相近,但是接下来需要在唇面近中切方加树脂,使近中切缘更偏唇侧。
③:调合完成后从远中观察,AB1的舌侧基本平齐。
④:在唇面近中切方增加3M-A2流体。

①:唇面补完后。
②:唇面修形后。
③:切端观察,A1的切端更厚,B1切端较薄,这是因为调合。
④:近中观察。



观察A1天然牙可发现:
(1)A1天然牙的横纹较规律,纵纹稍微杂乱一些,纵纹集中在近中发育沟附近。
(2)唇面的近远中边缘嵴距离近远中缘较近,也就是说固有唇面的范围较大,而且颈缘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距离较小,脑袋大脖子粗,显得比较粗笨。
(3)唇面基色是黄色的,但浅龋造成了一些白斑。
(4)切端基本不透明,看不到指状突。
(5)近中发育沟比远中明显,而且近中发育沟对应的切缘有些缺损,使得该处切缘显黄。
(6)近中切角比远中切角直。
(7)唇面外形高点-颈嵴,不是特别明显。
(8)除了三条主嵴外,还有一些小的纵嵴。
(9)唇面龈缘最凸处比较平直,而且在远中更多。


观察B1可发现:
(1)形态大体差不多,近中发育沟做的比远中大,但是细节差的很多。肉眼下看不到A1上规律的横纹,所以B1磨的比较杂乱,而且磨的太浅、抛光几乎给抛完了,这个需要放大镜;纵纹做的也比较乱。
(2)颜色,基本是中心黄(用登泰克A2做出来的效果)、四周白,但是缺少天然牙白斑云雾状(深浅不一的白色)的感觉,太有规律了。
(3)不需要做指状突,其实大大降低了充填难度。
(4)颈缘处的分界线,是旧修复体的肩台。由于颈缘的隐藏作用,即使分界线在龈上0.2mm处其实也不是很明显,所以这里不需要额外处理。

(1)患者前牙散在间隙,牙列不齐,不需要做邻接,降低了充填难度。
(2)唇面近中边缘嵴有些偏唇侧,好在患者牙列不齐,显得不是很突兀。
(3)上一张照片是从患者的略偏右前方拍的,AB1的宽度接近;这张图片则看起来B1窄一些。

(1)近中切缘偏唇侧,这主要是因为ICO和前伸需要调开,另外也可以隐藏纤维桩。
(2)唇面颈缘中央略近中处有树脂凸起,但没有进一步调磨。
(3)舌侧形态上,A1的舌隆突、舌面窝、近中边缘嵴并不是很明显,远中边缘嵴稍微有一点,总体上舌侧形态不是很突出。为了使咬合空开,B1舌面偷懒磨成了平面。

(八)2025-2-10

M,16y,B1近中小范围充填。去腐后备了长度约2mm的斜面,把洞壁修光滑,登泰克酸蚀剂,牙釉质酸十几秒,牙本质3s左右,吹干后涂3MSBU八代粘接剂2次以减少敏感,然后上透明聚酯成形片后固化粘接剂,然后3MZ350XT-A2流体分层充填,黄标、矽离子抛光。


这种小缺损,又在邻面的,充填技术要求不高,用单色充填也看的过去。为了避免年轻恒牙充填一段时间后发灰,使用强遮色的3M。

复诊1

(九)2025-2-12

F,15y,B3牙尖VI类洞。使用了3MSBU八代粘接剂;3MZ350XT-A2流体,松风BFP F00-A2、F00-A3,登泰克高稠流体-A2,共4种流体,效果不佳。

术前。


去腐后备了长度约2mm的斜面,用探针检查不透金属色,矽离子抛光洞壁。

①:登泰克酸蚀剂,牙釉质酸十几秒,牙本质3s左右,吹干后涂3MSBU八代粘接剂2次以减少敏感。
②-③:用3MZ350XT-A2流体堆内部,并遮色。(年轻恒牙充填几天后易发灰)
④:发现斜面底部的交界处还有些透色,加了一圈3MZ350XT-A2。

①-②:3MZ350XT-A2流体已经堆完(堆到斜面底部),准备开始堆其它树脂。
③-④:堆一层登泰克高稠流体-A2,以加入一些黄色。登泰克高稠流体的抛光性能差,不能用在表面。

①-②:在表面堆松风BFP F00-A3,并加入少量F00-A2。
③-④:抛光完毕后。形态参考了对侧牙,牙尖是平的。

这次做的比较失败,颜色太白了。

(十)2025-2-22

M,14y,A2远中、A1近远中、B1近中都是舌侧洞,A2近中、B3近中唇侧洞。使用了3MSBU八代粘接剂;3MZ350XT-A2、A3流体,松风BFP F02-A3,共3种流体。

①A12术前唇侧。
③A12术前舌侧。
④A2远舌去腐。

①观察A3近中,无明显龋坏。
②A2近唇,A1远舌去腐。
③A1远舌。
④从正面观察,基本看不到A1洞形。

①A2舌侧成形片。
②A1舌侧成形片。
③A1放成形片后正面观。
④A2充填后。

①A1充填后舌侧观。A1远中、A2远中使用的都是3M-A3单色。
②A1充填后唇侧观。从侧面可以看到,但是A2充填后可以遮挡住。
③A2近中上成形片。
④A2近中内部用3M-A3遮色。

①A2用3M-A3充填到距离斜面约1mm后,准备用松风F02-A3流体。因为发现3M-A3对于这颗牙有点偏白了。
②A2用F02-A3充填后。
③-④A2黄标、矽离子抛光后。④图是从稍微偏远中观察,斜面底部有点露白线。可能是因为用3M-A3补到距离斜面1mm而没有盖过斜面。另外松风F02-A3用矽离子抛光后和牙体之间还是有点分界线。

①-②AB1近中舌侧去腐前。
③-④AB1近中舌侧去腐后。

①-②AB1近舌上成形片。
③-④AB1近舌充填后。一开始用的3M-A3,后来这支树脂用完了,改用3M-A2。

①B3近中去腐前。
②B23舌侧去腐前。
③B3近中去腐后。
④B2远中无明显龋坏。

①B23舌侧去腐后。
②B3近中上成形片。
③B3近中充填、抛光后。使用3M-A2单色。
④B23舌侧充填后。

总结:
1.F02用矽离子抛光后还是与牙体有些界线,可能是强度的关系。
2.该患者的颜色背景较接近,但是充填的部分不做白斑就显得有些假。

(十一)2025-2-22

F,35y,B2外伤折断约20d,无明显症状;B1远中少量龋坏,顺手充填了。使用了3MSBU八代粘接剂;3MZ350XT-A3流体,松风BFP F03-A2,共2种流体。

①-③B12去腐前。
④B1去腐后。

①-③B2去腐后。③图为干燥状态下轻微备了一下斜面,用粉末指示斜面范围,大概是3mm的斜面。
④B1充填后。

①-②用金属成形片作为背板。成形片的近中压在B1舌侧,与B2舌侧出现空隙,打算背板先多补一些,后面再修整。
③-④用3M-A3流体做好背板,邻面再上成形片。充填时用手指将成形片向近中压。刘婧晋推荐龈方往牙体表面压,切方往邻牙压,但是有些难度。

①-③邻面也打3M-A3流体。
④补完后、修整前。3M-A3快补完时,在表面少量凹凸不平的地方用F03-A2充填,希望制造一些色差,使得颜色不要铁板一块。

①补完后、修整前舌侧观。
②修整完后观察ICO,是空开的,前伸也不接触。舌侧修的比较随意,没有特别做出天然的形态,如果做出来又要调合调磨掉就很尴尬。
③-④抛光后唇侧观。从B2正面观,斜面相对不明显;但从12点看,斜面更明显一些。

补完后,干燥状态下,感觉斜面有点明显。形态上,参考A2,把近远中发育沟连在一起,将正中的发育嵴完全磨除;用比较粗糙的蓝标、红标想制造一些横纹的感觉,但是只在切方正中能看出来一些。

湿润状态下更自然一些,只在近中的色斑切方还有少量斜面白线;远中大概切1/3、中1/3交界处附近则是之前的隐裂线。果然一湿遮百丑。

第二章 后牙形态堆塑

第三章 其它充填

(一)病例1

6y女,ADIVV邻面龋,补牙。

笔者使用自创的充填方法,自称为原位充填法,去掉腐质后不恢复外形,仅将去腐处用1层薄树脂覆盖,防止进一步龋坏,并且充填后将邻面打开,使得食物残渣在邻面可以排溢。原位充填的优点是树脂几乎不会掉,操作简单、适用于配合不佳的患儿。缺点是外形恢复差,邻面龋容易塞牙。

2个月后AIVV之间塞牙痛,原因是AV向近中移位,AV近中触点的中央不接触,但近中触点的颊腭侧接触,形成一个口袋样的结构。而DIVV虽然也是原位充填,但下面牙根抵着,DV没有进一步向近中移位,暂时没有塞牙痛。最后还是把AV触点恢复。

原位充填法作为过渡、应急使用还是可以的,后期可进一步充填。

标签: none

添加新评论